香港新界西贡区有一大片山林,山里有许多耗费一些代价才能抵达的高山和沙滩。闻名的麦理浩径一、二、三段遍在这片山里。

以往去西贡区,往往要坐地铁到钻石山,再坐公交或者小巴到西贡市区,再转小巴到北潭凹的麦理浩夫人度假村。这次探索的地方在西贡市南边,约三公里的白沙湾。白沙湾码头有个酒店,从码头可以乘船出海,也可以做街渡到对岸的三星湾沙滩,然后步行到西贡市区。这里可以完美替代西贡市区作为探索西贡群山的中转点。

从深圳去白沙湾,经济且高效的方式是从福田口岸过关,乘东铁线经落马洲到大学站,再打绿的到白沙湾,地铁约29港币,打车约140港币,全程约一个小时。

继续阅读

七八年前刚刚开始探索香港的时候,在众多离岛、海边小镇里最喜欢的当属梅窝。在这里也曾写过两篇关于梅窝的记录:《大屿山, 银矿湾》和《2015开篇》。

以前从深圳湾出发去梅窝,要先乘巴士或地铁去到中环码头,再搭一个小时的慢船或 40 分钟快船到达梅窝码头。全程既要坐车,还要坐船,花费接近 3 个小时。有一种短途旅行的兴奋,也有长途跋涉的劳累。就怕前后衔接不顺,在等车、等船的时候白白耽误时间。

疫情 3 年,港珠澳大桥的屯门支线修通后,大大缩短了屯门到大屿山的距离。从深圳湾口岸出发,乘 B3X 到屯门市中心,换乘 E33 到东涌,全程不过一个小时。

从东涌到梅窝有一条昔日的古道——东梅古道,后经政府休憩,现在名为香港奥运径。这条路西自东涌,东往梅窝码头。从东涌站(东涌消防局更近一些)出发,沿裕东路西侧的林荫道,便可见到奥运径的指示牌,一路沿山腰走约 4KM 到白芒村,这是东梅古道正式的起点。从白芒村,经过牛牯塱、亚婆塱、银矿瀑布后,约 10KM 最终抵达梅窝,沿途爬升约 240 米,难度较低。从东涌出发,抵达梅窝全程 3 小时左右即可完成。

虽然这样的巴士加徒步的旅行比以前更久了,但旅行本身却更让人偏爱。东梅古道的散漫徒步之让人感受到徒步旅游的惬意,毫无登山的压力。去程短暂的车程,一如徒步路线的前奏。巴士跨过深圳湾大桥,一路都是青山和海湾,在屯门转乘的体验也很好,巴士沿着青山湾、蝴蝶湾的海景一路向南,当你从跨海隧道里出来时,东涌已经近在咫尺。回程的时候更是不觉得车程过长,疲劳的身体坐在双层巴士的二层,迷迷糊糊很容易便昏睡过去,30分钟的车程让这一觉酣畅无比。

继续阅读

我们一般喜欢把从九龙去港岛称为过海,过海就是记忆中繁华的楼梯老街、半山豪宅和山海步道。

20年1月份,因为她的工作机会,我们还在港岛小呆了一阵子,没想到这一晃即三年。三年里虽然没有了香港的山、海、书店与电影院的寄托,但我们远远近近探索了许多新的目的地。在川藏、滇藏走了几圈,去了从未到过的河西走廊,又到了东北边境。但这些终究只是一年两次的“大旅行”,抵不过深圳湾山那边近在咫尺的风情。

周五下了班,过关坐大巴到港岛,一路通畅。从酒店步行到砵甸乍街,许多年前第一次到香港时打卡的“网红店”九记牛腩还没打烊。许多下了班还没回家的人,拿着啤酒、红酒坐在楼梯街上边聊边喝。慢慢喝光一瓶啤酒,许久不喝酒的人已然没有力气继续夜游老街。

有好些年没有打开过的小站 绿洲 | 香港行山路线 依然可以访问。网站记录了博主十多年来陆陆续续走过的香港大大小小的徒步径。这次我们选了两条路线,第一天走了是港岛东南边的大浪线(砵甸乍山),第二天是常规的太平山山顶路线。

行山路线
继续阅读

炎炎夏日,乘船从中环码头到南丫岛索罟湾徒步。郊游径绕着菱角山,穿过沙滩和山脊,不足3小时即可走完全程,前半程沿着沿着海边一路平坦,后半程翻过菱角山,难度也不高,是不错的行山看海的去处。

从中环码头坐船约30分钟抵达索罟湾,从码头下船左转,路穿过一个变电站,约30分钟看到模达湾。一片不大的沙滩,旁边有便利店和大排档,可以午餐也可以喝酒乘凉。下午时分,不少本地人呆着狗狗在沙滩玩耍。

从沙滩走回郊游径,先后经过新模达村,旧模达村,前者像翻修一新的度假屋,后者已经废弃,几乎无人居住。穿过村子,要走比较长时间的路穿过林子,到达东澳湾。这里有许多大石蛋树立在沙滩上,可以小心爬上去欣赏海景夕阳。

从东澳湾继续前行是东澳村,规模比模达村更小。村后就是上山的石板路,爬山和平路的距离约1:2,翻山需要三十分钟。爬到山顶能看到凉亭,可以俯瞰菱角山和东澳湾,对面的赤柱亦清晰可见。下山便是索罟湾码头,在码头的天后宫处左转,能走到榕树湾。

继续阅读

接近2个月没有更新博客,拖到农历新年才写下2015的开篇,换工作后拖延症又严重了。

2014年的尾巴上,意外地在在北京待了10天,每天天都很蓝,清冷的空气里也没多少煤烟味。出差时住在五道口,离城里喜欢的老街并不远。不止一次想着去城里的胡同转转,到要走了才发现真的没有去成,工作忙起来时间过得太快了。

2015年的整个冬天,深圳的天气都很好。元旦在香港中环游走了一阵,又去大屿山呆了两天。来来回回在半山游荡,熟悉的马路,已经不再觉得新奇。沿着楼梯走上荷李活道,转个弯顺着伊利近街继续上山,躲开不算太宽的商业街上应接不暇的各色店铺与熙熙攘攘的人群。沿街已经不再是清一色的药材店、干货铺,旁若无人地拿着照相机愉悦地按着快门,这些地方虽然已经没有太多新鲜感,但偶尔遇到以前参观过的小店又摆出了新玩意,停留过的咖啡厅说着各种语言的人来了又走了许多,就像相处多年早已熟视无睹的伴侣,突然重温最初爱恋的场景。

继续阅读

周末到香港大澳渔村走了走,这个因《舌尖》闻名内地的小渔村,早在06年就被港人选为十大胜景。

照例先说交通,大澳在香港大屿山的最西边,与深圳湾隔海相望。我们从屯门渡轮码头搭乘富裕小轮到大澳,渡轮每天都有,节假日会加开,但从大澳回屯门的票比较抢手。航行1小时,途中经过东涌码头、沙头角码头,前者可以去往东荟城。

大澳被溪涌隔成三片,无论朝哪个方向走,远离商业街后游人都突然变得稀少,熙熙攘攘的村子突然变得破败。这才是这个夕阳下的渔村原本的面貌。大澳渔村大部分房子都建在陆地上,只有部分沿海的是棚屋,在2000年的一场大火里,许多棚屋毁于一旦,现在看到的都是十四年前村民在政府资助下重修的新房子。虽然房龄不长,但缺乏精心维护的木结构的屋子已然让人感到破败,少数几家用铁皮、油漆打理过的房子反而像一个异类树立在渔村。

走在搭在水面上的木板路上,穿过棚屋的厅堂,一不小心就会走进村民家里,但许多已是人去楼。自从这里变成旅游景点,宁静的时光也被打破,许多村民介意面对镜头。路过一处普通的木屋,主人对它很是爱惜,地板比别处更干净些。屋主是为九十高龄的大叔,在此独居,他的六个儿子都在屯门、沙田工作生活,不常回来。邻居是另一位九十高龄的奶奶,两三年前去了敬老院后没再回村里。来往的游人使得大爷的生活不那么孤单,他愿意与我们分享大澳的过去,他家的现状和对政府的不满,让我们看到更加真实的这里。

继续阅读

陆陆续续走了香港很多角落,有出名的景点,也有不起眼的角落,慢慢地自己有了一个愿望,走遍香港的大街小巷,拍很多照片,最后出一本画册送给朋友,留给宝宝。喜爱在香港游走,因为它是座“形式感”很强的城市,无论哪个角落,每一次快门,每一个瞬间,都让人知道这就是香港。形式感强的城市很容易通过镜头给人留下印象。

这次的目的地是长洲岛,香港居住人口最多的离岛,从中环码头乘船到长洲码头。长洲岛呈哑铃形,码头在哑铃最细的中部,步行 10 分钟就可以从西向东穿过岛屿,到达东湾海滨浴场。岛北端主要是山林,零星的几座小别墅隐约可见。南端有大片的村子,值得游走。

继续阅读

2014年7月,又是一个起点,经历过从北到南,从两个人到三口之家,这只不过是又一次出发。

年轻时,不要怕,年老时,不要悔..

心烦时就喜欢找个新鲜的地方空一下午,不知道是喜欢看景,还是留意看景的人们的背影。生活很好,却总会向往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到西贡,就是为了寻找不一样的生活。

继续阅读

不知不觉,2014年走过了一半。连续大半个月的雨水过去,南方正式进入盛夏。雨后的好几天,阳光普照。逮住一个周末又能到香港扫街了。

000006-2

继续阅读

是啊,又去香港街拍了…

———- 50mm,Kodak Portra 400

叮叮车上的乘客。去过香港的游人应该都有所耳闻,叮叮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轨电车之一,搭乘它过穿过中环、铜锣湾等一个个港片中耳熟能详的地方,记录马路两旁的魅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