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散步来到家附近的居酒屋。刚开春的北京天黑得很早,在昏黄的路灯下走了一个小时,进店落座,才晚 6 点。

店里只有五张四人桌和几个吧台位置,老板还在做着准备工作。一个女孩独自坐在吧台一人食,没有声响;另外一对男女玩着手机,不着急点菜。

店里太过安静了,每个人都柔软地融在昏黄的灯光里。恨不得装作手捧一碗拉面正大汗淋漓地咀嚼有声,盖过 Leica 布帘快门的释放声。

串鸟屋,三里屯

有一天,气温骤降

春天啊,你带着温和的阳光和摇荡的春风,撩动了短裙,抚过了长腿,躁动了我心

春天啊,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春天啊,你个渣男

有一天,尤伦斯艺术中心播出英国国家剧院推出的一系列经典英国话剧,我们走进了 David Hare 的《天窗》。

故事从一个寒夜开始,大雪将至。马路边的居民楼里灯火通明,疲惫的女主角回到家中,父子俩的突然闯入激起千层浪,持续一个小时的紧张对白,讲述着两人在六年里如何相爱,为何分开,重归于好;

故事在一个雪后的清晨结束,温馨、却不让人意外,因为:

爱不一定会因为有观点分歧而消失,但许多问题也不会因为有爱就能解决

人在情绪激动时所说的话总是诚实的,它映射出人的本性,不因为爱或在一起多久而改变。爱情故事背后,性格、价值观的差异,让两人终将渐行渐远。幸好,结局温暖,充满希望。

UCCA

One day,I read a book that is named 《Ce jour-là》…

已经快 2 年没更新 Blog 了,曾经用影像和文字,一点一滴记录的生活、旅行、惊喜和感动,都随着时光越走越远…摄影并不难,轻轻按下快门,记录下美好的瞬间,但浮躁的生活、忙碌的工作,让人再也无暇沉淀下来,将感触转化为文字,记下每张照片背后的所见所想,记下释放快门时的那一段故事。

某一天,突然看到法国老头维利·罗尼的《那一天》(《Ce jour-là》)和《黑白的浪漫》,老头的照片没有扣人心弦的瞬间、没有对比强烈的光影效果,每一张平实的照片背后,老头回忆并用细腻的笔触记下了他所看、所想、所期待的画面。老头的文字让人痴迷,让人回想Lens背后曾有过的感动,也让我鼓起勇气拿起相机,拿起显影罐,拍摄、配药、冲洗、扫描,记录。

在 Blog 里用《One Day・有一天》专栏,记录下每一张照片及它背后的故事,坚持 365 天,730…… 尝试用这种方式,记录下 30 岁后的每一天。

收到了新镜头,Leica 11615 Summicron 50 JAHRE,50 周年纪念版,用现行版的光学复刻 1953 年的 Summicron Rigid。50mm 镜头有太多的选择了,但没有任何一支能跟 50 JAHRE 相比——Walter Mandler 的经典设计在当代的演绎。

一张测试照,纪念收得一枚 Dream Lens,记录一个系列的开篇。

Leica Summicron 50 JAHRE

目录

1. 伏尔塔瓦河漫游(1)——阿尔卑斯&旅行攻略
2. 伏尔塔瓦河漫游(2)——伏尔塔瓦
3. 伏尔塔瓦河漫游(3)——易北河畔
4. 伏尔塔瓦河漫游(4)–巴伐利亚

短短几天,从南向北,在奥地利、捷克、萨克森绕了一个小圈后,又回到了巴伐利亚州。

拜罗伊特

拜罗伊特(Bayreuth)在巴伐利亚东北部,这一个在德国中部的大农村里完全不起眼的小镇。如果不是瓦格纳和侯爵歌剧院,恐怕不会有多少人知道这个镇子,但也正因为如此,小镇是歌剧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除了音乐,穿过小镇的罗特美茵河(Rotor Mein)在不远处汇入德国最美的美茵河,几乎与瓦格纳同时来到这里的是河边的 Maisel 啤酒厂,这座闻名巴伐利亚的啤酒厂见证了小镇的历史。

继续阅读

目录

1. 伏尔塔瓦河漫游(1)——阿尔卑斯&旅行攻略
2. 伏尔塔瓦河漫游(2)——伏尔塔瓦
3. 伏尔塔瓦河漫游(3)——易北河畔
4. 伏尔塔瓦河漫游(4)–巴伐利亚

易北河畔

10月1日,国庆节,星期四,虽然在德累斯顿星期几一点也不重要,但到了国庆,旅行就过了一半了。

正午阳光下,宝蓝色的易北河水波光粼粼。从酒店租好自行车,跨过易北河上的石桥,一会就把老城的皇宫、博物馆甩在了河西岸,大名鼎鼎的布吕尔平台下停满了游船,那是易北河畔上的佛罗伦萨,那是萨克森国王的德累斯顿。

易北河畔,德累斯顿

继续阅读

目录

1. 伏尔塔瓦河漫游(1)——阿尔卑斯&旅行攻略
2. 伏尔塔瓦河漫游(2)——伏尔塔瓦
3. 伏尔塔瓦河漫游(3)——易北河畔
4. 伏尔塔瓦河漫游(4)–巴伐利亚

2015年给自己规划一次长途旅行,去憧憬已久的中欧,窥探浪漫的文艺和秀美的湖山。

从巴伐利亚出发,在阿尔卑斯山麓,我们与德国第二高峰瓦茨曼山擦肩而过,马不停蹄前往奥地利的湖区,纯净的高原湖泊风景如画。离开奥地利进入波西米亚,踏着音乐的旋律沿着伏尔塔瓦河顺流而下,蒂恩,塔博尔,布拉格。伏尔塔瓦河继续往北汇入易北河,我们停在布拉格不舍得离开。易北河上的德累斯顿是回到德国的第一站,它也是此行最喜欢的地方。马已疲,人也已乏,回到巴伐利亚的小镇子里,啤酒烤肉,秋风落叶,整理这些天的思绪,慢慢有了这篇游记。

虽然旅程行将结束,只要闭目冥想一下伏尔塔瓦河畔的蒂恩小镇,德累斯顿的单车漫游,便顿觉天朗气清,和风舒畅。

Roadmap

继续阅读

炎炎夏日,乘船从中环码头到南丫岛索罟湾徒步。郊游径绕着菱角山,穿过沙滩和山脊,不足3小时即可走完全程,前半程沿着沿着海边一路平坦,后半程翻过菱角山,难度也不高,是不错的行山看海的去处。

从中环码头坐船约30分钟抵达索罟湾,从码头下船左转,路穿过一个变电站,约30分钟看到模达湾。一片不大的沙滩,旁边有便利店和大排档,可以午餐也可以喝酒乘凉。下午时分,不少本地人呆着狗狗在沙滩玩耍。

从沙滩走回郊游径,先后经过新模达村,旧模达村,前者像翻修一新的度假屋,后者已经废弃,几乎无人居住。穿过村子,要走比较长时间的路穿过林子,到达东澳湾。这里有许多大石蛋树立在沙滩上,可以小心爬上去欣赏海景夕阳。

从东澳湾继续前行是东澳村,规模比模达村更小。村后就是上山的石板路,爬山和平路的距离约1:2,翻山需要三十分钟。爬到山顶能看到凉亭,可以俯瞰菱角山和东澳湾,对面的赤柱亦清晰可见。下山便是索罟湾码头,在码头的天后宫处左转,能走到榕树湾。

继续阅读

第一次听说黔东南还是在五年前的大三暑假,在去北京实习前有几天假期打算外出走走。它是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广博的山川间,许多苗族、侗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当时贵州的旅游业还不像今天这般热闹,贵广高铁也不敢想象,最后偷懒地选择了三亚休闲游。这些年国家铁路的发展让铁迷们心动不已,贵广高铁的开通终于能让我圆了心中对黔东南的向往。

临行前,《中国国家地理》5月刚好刊出了侗寨鼓楼的文章,读着文章,更想乘上高铁上穿过珠三角的闹市和桂林的山水,一探千年侗寨的究竟。端午假期的前一天,我们一行六人从深圳出发,经过广深、贵广高铁,约五小时车程来到从江。

贵州的侗族主要生活在榕江、从江和黎平,贵广高铁穿过了侗族的聚居区,在榕江和从江都设了站。从江站设在从江县城和黎平县城之间,各有三四十公里路,但却十分靠近肇兴侗寨。

临近夏至,晚上7点天还十分明亮,雨后的傍晚比深圳凉爽许多。从高铁从江站到肇兴只有10分钟车程,与苗寨西江、周庄古镇一样,肇兴两年前经过一次巨大的翻修后,变成了半原生态半开发的旅游景区,刚离开火车站不久的马路上就是景区大门,门票是少不了的,若想逃票步行进入,要开车绕不少距离。但这也是游览侗寨最方便的落脚点,商业化让这里有许多条件尚好的客栈和餐厅,也是大多数游览黎平侗寨的游客的中转站。

侗寨大多建在山谷间或山脊上,每个寨子里最大的广场上会修一座鼓楼,作为全族人集会、议事、娱乐场所。鼓楼其实是汉语名称,侗族人称之为“堂瓦”,意思是公共的屋子。一般一个侗寨里只居住一个家族,一个家族修建一座鼓楼。此行的目的地肇兴居住着五个族姓,巨大的寨子以五座鼓楼为中性向周围延伸,大片的吊脚楼里是近千户侗族人家。

最早在肇兴定居的是陆姓人,至今仍是肇兴人仍以这个族姓为主。在高铁站接我们的师傅,以及接下来遇到的几位当地师傅都是这个族姓的。由于迁移到此的时间先后,肇兴的陆姓人分成了五个寨子,包括仁、义、礼、信和智。由于地缘关系,政府又将他们划分成三个行政村,上寨村包括仁团与义团,中寨村仅有礼团,肇兴村包括信团与智团。

肇兴侗寨

继续阅读

Sizu扭着屁股跟着主人去村子里遛弯,Frans耐心地等着它,11岁对于小狗已经是老年,这日惹的乡间就是它最幸福的归宿。工作忙碌的人总想逃离自己的城市,逃出一成不变的生活。日惹就是这样的情节下,随性选择的目的地。南半球,爪哇岛,并不出名的小城。

到日惹是凌晨5点,早班的飞机坐满了,不少外国游客。从国内到日惹只能经雅加达、吉隆坡或新加坡转机,其中雅加达离日惹最近,航班也最多。日惹日出很早,刚上飞机天就亮了。在这之前已经经过了5个小时的飞行和7个小时的等待,人已经很疲倦,一个小时的飞行途中睡得很香。总说生活很累,却又总在累。总说不想,却又总是在折腾。

继续阅读

广州与德黑兰有四个半小时的时差,经过一夜的飞行,降落时已经天亮,同机的人都疲惫不堪。

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伊斯兰世界在国人心目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偏见,大多数家人、朋友在得知我们蜜月旅行的目的地是伊朗后,都询问我们那里安全么,是不是在打仗,是不是有恐怖分子?

从德黑兰返回广州的飞机上下来,熟悉而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难掩心中的失落,现实中的种种一下变得清晰。

伊朗人是我所听过、遇到过的最友善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地对生活的感恩,对陌生人的热情,对外面的世界的好奇。在伊朗的每一天,我们都被伊朗人的无私所感动,每一天,都有无数细节值得记忆。

14年国庆,我们在伊朗经历了一场不平凡的蜜月旅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