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很快把我们带回了塔施,取了车便继续上路,朝着下一个目的地——库尔马约(Courmayeur)。
阿尔卑斯山区的边境线真是曲折得可爱,意大利、瑞士、法国在这里犬牙交错,蜿蜒前行。这一路上,我们几次不经意间就跨越了国境,手机信号也跟着在三个国家之间来回跳跃,幸好手机的漫游套餐是同时支持欧洲多国的。
原计划先抵达勃朗峰脚下的法国小镇霞慕尼(Chamonix),再从勃朗峰隧道穿回意大利的库尔马约,但出行前才得知这个隧道在 24 年秋冬要封闭整修。这导致我们后两天在库尔马约的计划被打乱了,我们没法按原计划乘坐缆车翻过勃朗峰,到霞慕尼小镇,再搭隧道公交回到库尔马约了。
抵达库尔马约已经是傍晚时分。库尔马约小镇在勃朗峰附近的山谷里,阳光很早就被群山挡住,天色渐暗,沿着山谷开了许久,远远地看见小镇在暮色中亮起灯火。我们预定的酒店不在镇子中心,而是在更靠近山峰的安静的小村子里。
酒店外有一大片舒缓的大草坪,草地上有几棵不高不矮的苹果树,树上还挂着一些没被摘完的苹果,都已经熟透了。傍晚的天气微凉,我们走进可以柔软的草地,坐在帆布躺椅上,枕着手臂,静静地看着远处的勃朗峰。



马特洪峰是金字塔型的雪山,而勃朗峰及它周围的群峰则更像一位宽厚的冰雪巨人,横卧在眼前,缺一些秀美,但有强大的气场。随着天色渐渐完全黑下来,勃朗峰在星空下只是一个巨大的剪影,也不再受得了山区夜晚的寒冷,起身走进餐厅。
第一次到意大利旅行,发现晚餐的菜单完全体现了意大利人对美食的执着,有一套严格的逻辑和顺序。菜单上不是简单的“沙拉”、“主菜”、“披萨”,而是分成三步:前菜(Antipasto),包括沙拉、火腿、芝士,让人开胃和喝酒;然后是第一道(Primo Piatto),这里是碳水合集,各种意面、烩饭;接着是第二道(Secondo Piatto),这才是主菜,各种牛排、鱼排登场;最后,当然是必不可少的甜点(Dolce)。我们住的民宿的前身是一个百年冰淇淋店,所以牛奶吉拉托是必不能错过的。绵密软糯的口感和醇厚的奶香,纯粹的快乐,无比治愈。

第二天醒得很早,窗外不像往常那般明亮,微弱的暗光透过窗帘照进阁楼。推开小阳台的门,期待的晴天没有来,阴沉沉的天色、空气里带着的湿气、还微微下雨。
出门冒着阴雨跑了一圈,没想到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吃完早饭,不死心地想着开车去山上转转,结果山路越来越窄、柏油路变成了土路、不知不觉又窄又陡的土路让人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上。雨水混合着泥巴,轮胎抓地力成了未知数,心惊胆战,到走到一个坡度很大的弯道,感觉车轮都在打滑,进退两难。这应该是雪场的维修道路。

好不容易终于回到镇子。库尔马约镇子不大,主街是步行街,两边最多的还是户外用品店。雨中的小镇格外安静,找了家咖啡馆坐下,救命的 Espresso 和热情的狗子。偶然瞥见街角一只傲娇的猫咪,主任给它在门里头摆了个椅子,让它蹲着看外面的世界。午餐也顺便在镇子上的咖啡厅解决了,简单的三明治。
下午雨势小了些,但天依然阴着,还是不死心,又开着车往山谷里去。雨中的山谷有云雾缭绕,雪山的峭壁若隐若现。雨中的牧羊人静静地看着羊群在湿漉漉的草地上吃草,牧羊犬在雨里无所事事。
一夜风雨不停,清晨的窗外突然就安静了,云雾背后,勃朗峰露出了一角。赶紧出门,沿着山谷开始今天的徒步,目标是体验一段著名的 UTMB 路线。我们选择了一条相对缓和的路线,从山腰慢慢往上爬,穿过一片高山牧场,牛铃声清脆地响着。又沿着山腰一段横切,面朝勃朗峰,距离和爬升都变得轻快。爬到山顶,视野更加开朗,在这里正式汇入了 UTMB 路线。
拿出我们的小零食,是出门前民宿主人送的苹果干片片,在山顶的阳光和微风里吃起来格外酸甜。坐在山顶,一边吃着苹果片,一边欣赏眼前的勃朗峰,云雾已经完全散去,山峰在蓝天白云下更加雄伟。
翻过垭口、穿过山脊、迎着大孔班山走向草原,回到公路。一整天的徒步,以迷糊的公交时刻表收尾,幸好有意大利奶奶的指点,才赶上了末班公交。疲惫地回到酒店。什么都不想干,躺在苹果树下,看着天空慢慢变色,勃朗峰泛着柔和的蓝光,等待晚餐的召唤。
从采尔马特的近距离金字塔雪山震撼,到库尔马约变幻莫测的天气和阳光下的 UTMB 。树上挂着的苹果,还是背包里的苹果干,抑或是躺在苹果树下等候的时光。都成了阿尔卑斯山区久久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