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伏尔塔瓦河漫游(1)——阿尔卑斯&旅行攻略
2. 伏尔塔瓦河漫游(2)——伏尔塔瓦
3. 伏尔塔瓦河漫游(3)——易北河畔
4. 伏尔塔瓦河漫游(4)–巴伐利亚
2015年给自己规划一次长途旅行,去憧憬已久的中欧,窥探浪漫的文艺和秀美的湖山。
从巴伐利亚出发,在阿尔卑斯山麓,我们与德国第二高峰瓦茨曼山擦肩而过,马不停蹄前往奥地利的湖区,纯净的高原湖泊风景如画。离开奥地利进入波西米亚,踏着音乐的旋律沿着伏尔塔瓦河顺流而下,蒂恩,塔博尔,布拉格。伏尔塔瓦河继续往北汇入易北河,我们停在布拉格不舍得离开。易北河上的德累斯顿是回到德国的第一站,它也是此行最喜欢的地方。马已疲,人也已乏,回到巴伐利亚的小镇子里,啤酒烤肉,秋风落叶,整理这些天的思绪,慢慢有了这篇游记。
虽然旅程行将结束,只要闭目冥想一下伏尔塔瓦河畔的蒂恩小镇,德累斯顿的单车漫游,便顿觉天朗气清,和风舒畅。
慕尼黑
欧洲之旅从冲动预定的两张机票开始。香港往返慕尼黑,恰好赶上慕尼黑啤酒节、捷克国庆节、中国国庆节和马丁路德纪念日。
慕尼黑啤酒节从每年九月中旬到十月的第一个星期六,酒店价格飙升。最终定下的行程里,只在机场附近停留一晚,第二天从机场取车后便离开了慕尼黑。而行程中的柏林,也因为旅程后期的疲惫加之路途遥远而放弃。在德国没有游览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市。
游览德国一般会从法兰克福、慕尼黑或者柏林出入,如果想看科隆、黑森林、浪漫之路等传统路线,选西边的法兰克福最为方便;北边柏林作为首都,有很多历史建筑、博物馆,诉说着德国近100年的兴衰;而南部的慕尼黑是起自法兰克福附近的浪漫之路的终点,也是连接瑞士、奥地利的巴伐利亚州中心。
第一次经历这么长时间的飞行,旅行的兴奋加上9月底的慕尼黑夜晚的寒风,让人分外精神。入境官只询问了旅行目的,就把冻得瑟瑟发抖的我放进了德国。身无分文,在整个行程中,支持银联卡取现金的ATM都很少,比如德国储蓄银行(Stadt Sparkasse),标志是大红色的‘S’。
酒店离机场只有几里路,坐了不一会,公交车司机就通知我们下车。Check in手续简单,旅行中所有酒店,除德雷斯顿的Swissotel外,都不需要预售权支付押金,退房时按账单支付即可。旅行中大部分酒店都有烧水壶,没有烧水壶的两家家庭旅馆也能从餐厅接到热水。
时差还没倒过来,阴天,蒙蒙亮,推开窗户,草地上铺满了金黄色的叶子。走出酒店,一阵秋风让人自觉收紧脖子,把外套的拉链拉到最高。时差还没倒过来,醒的很早,索性去酒店附近的村子转转。
在深圳,秋天近乎可以忽略。每年九月,当秋天自北而下,一路奔跑着染黄祖国大地时,深圳依然烈日当头,绿意盎然。秋天就像候鸟一样,在南岭前停下了脚步。而德国的秋天,与中国华北平原大部分温带低海拔地区一样,是落叶阔叶混杂的,走在小路上,常常这棵已经满身金黄,那棵还在夏天没来得及入秋。此时,蓝色,绿色,黄色,红色交织点缀,寻常路边的美景,语言的描述已经显得苍白。
走向村子的路经过一大片还未收割的草地,降落在慕尼黑机场的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几乎没有行人走在路上,骑自行车上班的大叔们擦身而过。村子是旁边Oberding小镇的一角,村里静悄悄的,只有加油站和几家酒店门前有人出入。每家的庭院、窗台的花草都精心打理,各色的花安静地开着。偶然一座房子二楼的落地窗后发现大胖猫,似乎主人已经出门去上班,它独自在家享受书房的沙发和阳光。
走了一会感觉到饿了,有家家庭旅馆亮着灯,主人两位老太太接待了我们。自助早餐简单可口。一壶咖啡、一份炒鸡蛋,再切一个又干又硬的面包,把奶酪、香肠片、酸黄瓜加进面包里压紧做成汉堡。
贝希特斯加登
从酒店有摆渡车回到机场,租车很方便。旅行的第一站是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贝希特斯加登。
机场接驳线的限速是70km/h,可以慢慢地适应一下汽车的操控。刚驶出了慕尼黑遍离开了高速路,自驾的乐趣就是穿梭在乡间小路上,随意停下,说走就走。这些两车道小路在穿过镇子时限速50km/h,其余地方是不限速的,大家一般按80-120km/h的速度飞驰在田野间。
经过了基姆湖和几个有趣的小镇,我们进入了贝希特斯加登。这块阿尔卑斯山北面的国家公园,从地图上看有些突兀,像是德国人从奥地利的领土里挖走了一块;而公园北边的萨尔茨堡,却像奥地利嵌入德国的一块领土。其实这两个城市,在19世纪曾经在当时同属德意志联邦的巴伐利亚王国和奥地利王国间易手多次。1809年的《舍恩布龙条约》,让奥地利王国获得了贝希特斯加登,而巴伐利亚得到了萨尔茨堡;6年之后,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失败了,反法联盟为了恢复拿破仑侵略前,各个国家的边界,并瓜分法兰西的盟友的地盘,在维也纳会议上,重新将萨尔茨堡归还给奥地利,作为补偿,巴伐利亚得到了北边的一些领土。
这个时期的巴伐利亚王国,是德意志联邦的重要一员,在大约五十年后,这个王国的几位重要人物也将改变另一个小镇拜罗伊特的命运。
贝希特斯加登的城区在一个河谷里,无论从西边的慕尼黑、北边的萨尔茨堡还是南边的国王湖前往小镇,都可以找到一个俯瞰镇子和瓦兹曼山的机会。
镇子的秋色与刚离开慕尼黑往南时的田园秋景有些不同,也许因为这里海拔太高了,以常绿的针叶林为主。小镇南边5公里的国王湖,碧绿的湖水加上两边高高的悬崖,寒冷的秋风从湖面吹过,仿佛这里比山脚下的小镇更早进入了冬天。狭长的国王湖被誉为德国最美的湖,停车场在湖的最北端,可以乘船前往湖心的教堂,或者到最南端的魔法森林,徒步前往另一个更小更精美的湖Hintersee。湖边的红顶教堂是国王湖的标志,朱红色的圆形拱顶不是很高,纯白的墙壁映衬着碧绿的湖水,整个画面端庄肃穆而不失隽美。
从国王湖回到镇子里已经傍晚,依然阴着天。寒冷的初秋,小镇亮灯的屋子不多,俯瞰一片漆黑。步行街在小镇的高处,抬头寻找教堂的双塔,那周围便是步行街。游人稀稀拉拉的,商店都已经关门。旅行中所见的大部分商店的营业时间都跟上班族一样,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到下午6点,周六营业半天,星期天不开门。计划旅行时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星期天在奥地利湖边的小镇子里,感觉镇子就像一座空城,不过这是后话了。
在步行街找了一家人多的馆子吃了旅行中第一顿正式的晚餐,虽然街上很冷清,但馆子里很热闹。没有英文菜单,随便点了两份巴伐利亚传统主菜,配上红酒沙拉,第一顿饭30欧左右。其实旅行中这样搭配的一顿饭基本上都在30欧左右,在捷克还会更便宜些。
家庭旅馆Hotel Bavaria在镇子中心的河边,后院有免费的停车场。酒店的老板非常友好,据说这个旅馆已经有上百年历史,而且都由同一个家族经营,值得推荐。第二天依然醒的很早,在房间里隐约闻到楼下传来烤面包的香气。今天到要去萨尔茨堡游玩后,再往奥地利湖区落脚,索性早点起来吃早饭,逛逛小镇。还是阴天,没有日出。
酒店的早餐很丰盛,一般早餐分几种食物,各种烤面包是主食,无论是直接吃的还是切片做三明治的,选择很多。各种香肠和奶酪也是都有的,一般会有六七种香肠和奶酪,这些蛋白质品配上酸黄瓜、辣椒,夹在面包里非常可口。沙拉和各种果酱不多,似乎他们早餐不怎么吃叶子。牛奶麦片果干是必不可少的热门菜。热食一般有烤肠和肉丸子,酒店还会为每个人提供炒蛋、煎蛋。
从酒店旁边的小路上山,一路上有好几家酒店,每家的装饰都很用心,早餐厅里厨师们忙着准备早餐。走了没多远就是镇子中心的教堂。镇子里秋意最浓的当数教堂旁边的墓园。墓园约半个足球场大,整齐的墓地、石碑和十字架静静地排在那里,每块墓地上都种满了各种鲜花。碑上刻有先人的名字和生卒年月。墓主人有些生于19世纪末,卒于20世纪初,有些是最近才离去。陆续有镇子里的人来到墓园,给鲜花浇浇水,为先人换上新的蜡烛。蜡烛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鲜花让人缅怀先人留下的美好回忆。
镇子东边几公里外,希特勒的山顶别墅鹰巢,俯瞰整个贝希特斯加登。1945年,盟军已经攻占柏林,这个小镇是纳粹党最后挣扎的地方。墓园里也长眠着不少纳粹军人,他们的墓地都很简单,却也被后人认真的维护着。置身在墓地里,没有恐惧,只有宁静。欧洲的小镇就是这样,当你远远地看着教堂,默默地走在路上,往往还没走到教堂门口,就先会看到一片墓园。居民们日夜守候维护的一个个十字架,默默警醒着你耶稣就在身边。
萨尔茨堡
离开贝希特斯加登,往北走不多远就进入了奥地利边境。边境没有任何建筑,只有一块简单的牌子,画着欧盟的标志。
边境上有个村子,几个人正从旅馆里往外搬行李,准备驱车前往奥地利。我们停下来,村子两边都是高高的峭壁。路边有一个很大的南瓜摊,秋天是吃南瓜的季节,离万圣节也不远了。南瓜的价格写在牌牌上,需要自己准备零钱投币。一摊子南瓜生意,全靠自觉和信任。
30公里路,很快就到了萨尔茨堡。进城的路很顺利,但第一次在欧洲的大城市开车,心里十分紧张。害怕闯了没留意的红灯,害怕走错车道,害怕误入单行线。两人在车里商量了一下,决定把车停在米拉贝尔宫附近,从那里徒步走到各个地方都不远。车子绕着米拉贝尔宫走了两圈,路边的停车位都停满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隙,又发现自助缴费机只接受硬币付费,手里的硬币不够。只能先付半小时的停车费,再步行找地方换零钱。
美丽的萨尔茨河把萨尔茨堡一分为二,萨尔茨堡要塞和几座出名的教堂都在河西岸的老城里,米拉贝尔宫在东岸,与老城隔河相望。走进宫殿,恰好遇到刚举办完婚礼的新人在亲朋的祝福下走出来,据说米拉贝尔宫的大理石大厅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浪漫的婚礼大厅之一。宫殿以建筑和喷泉花园闻名,是当年萨尔茨堡教堂的大主教为情人修建,花园里的雕塑讲述了许多男欢女爱的故事。宫殿的后院是座小山,不想被游人和旅行团打扰的话,可以坐在后院山坡的椅子上静静地欣赏远方山顶的萨尔茨堡要塞。
从米拉贝尔宫出来,一座人行的铁桥连接萨尔茨堡两岸,桥上挂满了情人锁。河水从桥下缓缓流过,往来的游人早已习惯了这些五彩的锁头,少有人停下来仔细地寻找让人眼前一亮的情物。桥的另一端是老城,继续漫无目的地往东游荡,穿过一座不知名的城门,通往塔楼的大门早已经锈迹斑斑,也许这就是萨尔茨堡老城的边界。
一座哑铃装的石山耸立在萨尔茨堡老城中,哑铃的一端是萨尔茨堡要塞,另一端是一座艺术馆。穿过城门,我们来到了山脚下的St. Blasius教堂。教堂不大,《LP》上没有这座教堂的介绍,外墙没有华丽的高塔和雕刻。教堂非常安静,蓝紫色的灯光照亮了纯白的拱顶。教堂外的小广场上有喷泉、骑马的雕塑和骏马的壁画,旁边就是粮食胡同,因为莫扎特故居,那条街成了萨尔茨堡游人密度最高的地方。
学院教堂和萨尔茨堡大教堂在老城的中心,两座教堂中间的Triangle餐厅装修别致,推开两道玻璃门,暖烘烘的餐厅里非常热闹,与人拼了一个大长桌,能看到窗外来往的人。不时有人驻足隔着玻璃张望,一望都会被餐厅里的美食与气氛打动,不一会门口就聚集了等位的人。点了两杯白酒,一份猪肉,两人分享。大块的烤肉淹没在肉汁熬成的酱汁里,配上酸菜和土豆,这里的巴伐利亚烤肉很受欢迎。
主教宫广场像一坐露台游乐园,接待着如织的游人。绕过广场往要塞走,不远便是上山的缆车。
过了午饭时间,山顶广场上的小餐厅还是熙熙攘攘的。要塞里面是一个小型博物馆,展出了关于萨尔茨堡和要塞的历史。站在要塞上俯瞰萨尔茨堡老城,色彩不多,甚至有些压抑。
西边有条供马车出入要塞的碎石路,一块简单的牌子写着侬山修道院。要塞上人潮如涌,这条路却只有寥寥几人,这应该就是徒步爬上要塞的小路了。路有些陡,路面全是碎石,一边是高耸的城墙,一边是峭壁。路边有修凿的小木条,踩着它们小心翼翼地走下去。大约两百米,终于从要塞下来,路也慢慢变缓。半山的栏杆上,已经无法再俯视萨尔茨堡了,坐在栏杆上与教堂的塔楼合影一张留念。抬头仰望,置身要塞脚下更能感受其宏伟。
右手边的小路通往侬山修道院,沿着小路绕到山背后,小路突然变得开阔,山前还是高大挺拔的绿树,山后却换成了金黄的梧桐。试着拍了几张,但照片都无法像眼前看到的那样醉人。修道院的小门就在梧桐树下,进门是一片墓地,长眠着修道院的主人们。时间已经晚了,修道院关了门,清修之地想必也不愿被外人打扰。
下山的楼梯夹在楼房中间,近得能直接跳进别人的阳台。这些楼梯旁的阳台已不仅家里的一片休憩的地方,更像是这座城市的一角,各式各样的鲜花让来往的游客感受到了萨尔茨堡人无声的用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萨尔茨卡默古特
离开萨尔茨堡是傍晚,沿着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以80-100km/h的速度飞驰,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卡默古特湖区自驾是一种享受。林间的色彩不断在跳跃,时而一大片绿,时而一大片黄。沿途经过富施尔(Fuschl)和蒙德湖(Mondsee),天蓝色的湖水就像高山间的一面镜子,映射出湖边小镇的红房绿瓦。
奥地利的湖区有五个大湖和许多小湖,酒店选在阿特湖畔努斯多夫(Nußdorf am Attersee)。阿特湖是湖区最大的湖,沿着阿特湖畔又开了半个小时才到酒店,天色已渐渐暗了。房间在三楼,有个小阳台,对着阿特湖,这样一座小家庭旅馆居然还配有桑拿房。酒店一楼的餐厅这会已经坐满了,许多人在餐厅吃完后会继续点上几杯啤酒喝到临睡前才离开,在Bar喝着啤酒等了一会才空出座位。餐厅的巴伐利亚菜肴很不错。
第二天醒的很早,天亮了发现村子挺大的,有三四家酒店。往山上走有些木材商店,待出售原木及工艺品就摆在路边。房间里能看到的那座教堂是村子的中心,教堂背后是通往湖区的小路,路两旁有大片的草地和房车营地,路的尽头是一个小码头,这个季节码头已经荒了,船都披着帆布停在岸边,两只天鹅静静地在水里觅食。一阵细碎的波浪声打破了湖边的宁静,才发现是一艘皮艇从湖面上飞快地掠过。
在努斯多夫待了三天两夜,有一整天时间可以开着车在湖区游荡。沃尔夫冈湖是湖区里最知名的,开车环湖的第一站是沃尔夫冈湖北岸的圣吉尔根(St. Gilgen)。小镇马路对面有个大停车场,今天镇子的客人不少,沿着小路往湖边才发现今天是小镇的周六集市。集市在对着沃尔夫冈湖的广场上,主要是各种手工艺品和手工食品,非常热闹,广场旁边的莫扎特纪念馆是莫扎特童年的住所。与广场的喧闹相比,镇子另一边的居民区非常安静。路边有些水果、肉菜的小铺子,卖面包的铺子前有对母女,宝宝一边啃着新鲜出炉的牛角,一边像我们招手,妈妈还在挑面包,面包铺对面的小摊卖着摊主自制的果酱。突然有人跟我们打招呼,一个大叔开心地向我们推荐旁边铺子上的三文鱼,大叔好像从来没有吃过这种类似中国红烧口味的三文鱼排,一边吃一边叫我们快尝快尝。卖鱼的两兄弟不懂英语,大叔叫我们鱼随便吃,钱随便给,我们留下一些人民币给他们做纪念。
饱尝了一顿三文鱼,被旁边的教堂里传出的庄严的音乐吸引过去。教堂里坐满了人,他们都是来见证一对新人的婚礼的。不了解西方婚礼的习俗,也听不懂神父用德语念出的祝词,只能静静地坐在最后一排默默地注视着。不一会,教堂里的结束仪式了,身着传统服饰的亲友团们最先走出教堂,我们紧随其后,大家注视着教堂门口,等待新人手拉手走出来。接着,乐队,天使,新人,亲友团,依次排成队在小镇里游行,接受所有人的祝福。
从圣吉尔根往南,绕着沃尔夫冈湖继续前进。圣沃尔夫冈(St. Wolfgang)小镇在湖东岸,这是奥地利湖区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我们在那没有留下太多印象。倒是前去圣沃尔夫冈的路上偶然发现的一个岔路口让人惊喜。曲折的路通往湖边的房车营地,我们早早把车停在路边。独自骑行的游人安静地坐在湖畔的码头上,没有任何违和。摆渡的客船往来于码头和对岸的圣沃尔夫冈。在几天之后德累斯顿的Swissotel酒店里,我们发现了它的品牌宣传画中有一幅竟然取景于此。胶片的魅力源于光影在底片上发酵的时间,看到那幅宣传画时,完全迫不及待地想回到沃尔夫冈湖边,想看到自己留在底片上的印记。
巴德伊舍(Bad Ischl)小镇在湖区的中央,去往南部的哈尔施塔特(Hallstatt)的必经之地。原本打算在巴德伊舍短暂停留解决午餐,然后赶往哈尔施塔特,不想完全被小镇迷住,以至于几乎放弃继续向南去往哈尔施塔特的计划。如果说萨尔茨堡的标签是《音乐之声》,那巴德伊舍是圆你公主梦的地方。看过《茜茜公主》的人,走在特劳恩河畔一定觉得似曾相识,这就是他和她订婚的地方。巴德伊舍被特劳恩河三面环抱,雪山融化汇成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岸两边的树木还没赶上秋的脚步,阴天里仿佛忧郁地站在河两岸,五彩的房子给平静的河水增添了一份生气。河的外面还有山,就在这山水的怀抱中,奥地利人孕育出了一个浪漫的小镇。时间是周六下午,街上的商店陆陆续续关门,人们换上传统服饰,来到教堂,来到广场,有人开始表演,有人三五成群坐下来喝起啤酒。穿过城市,跨过特劳恩河,不出意外地,好不容易找到的心仪的餐厅已经打烊。在餐厅的小院里遇到两个牵着狗狗,刚享用完午餐的奶奶,不忘向她们打听了餐厅的美味。又这样的回到镇子中心,在路边的小店里点一份烤肉三明治,撒上辣椒粉飞快地吃完,继续投入庆祝周末的队伍里。
在巴德伊舍的咖啡厅里蹉跎了一阵,时间已经不早了,犹豫了一会还是决定去哈尔施塔特转转。与阿特湖的开阔不同,哈尔施塔特湖的两岸全是高山,穿过长长的隧道来到哈尔施塔特小镇,仅仅望了一眼便打道回府,这一天里经历了圣吉尔根、巴德伊舍这样美妙的小镇,再看商业气氛浓重的哈尔施塔特、圣沃尔夫冈,难免有些失望。值得一提的是巴德伊舍南边的巴特戈伊瑟恩(Bad Goisern am Hallstättersee)小镇。比起热闹的巴德伊舍,巴特戈伊瑟恩更像一个安静的村子。周六的下午,只有面包店和超市还开着门。在从那个普通的面包店出来之前,完全无法想象这样一个普通的店里竟然能做出如此美味的雪梨蛋糕。有个奶奶在整理自己的花园,花园后门是绿色的爬满了爬山虎的小屋,大落地玻璃窗后的书房里,爷爷坐在躺椅上看书。有邻居带着狗狗来串门,奶奶热情地招待起别人。邻居狗狗跑过来跟我们玩耍,奶奶的狗狗也好奇地走过来,却不敢接近我们。镇子有个巨大的草坪,摆着许多儿童游乐设施,草坪旁的小溪里野鸭成群。突然发现身后的栗子树上掉下一颗栗子,原来是一家三口在栗子树下打栗子。在奥地利的秋天,到处都是结满果实的栗子树、苹果树、梨树,在这样的地方游走,哪怕身无分文,也能吃着野果子开心地游荡。打栗子的爸爸给了我们两颗栗子,小朋友一下就不高兴了,抢回去一颗,爸爸赶紧跟他说,这个是给阿姨的,不准抢哦。
这天不得不开夜车回阿特湖的酒店。晚餐在酒店,一对奥地利的夫妇与我们分享了一瓶白酒,来自奥地利瓦豪Prager酒庄的Gruner Veltliner,一种奥地利、捷克特产的葡萄品种。完全新鲜的一天,新鲜的婚礼,新鲜的三文鱼,新鲜的特劳恩河,新鲜的栗子,新鲜的葡萄酒。
Kammer是阿特湖畔最北边的小镇,镇子上有个小火车站,去阿特湖的铁路的终点就在那里。湖就在火车站对面,成群结队的野鸭与天鹅在湖面觅食,湖畔的公园里,一群年轻人刚结束了野餐,在湖区的第三天,我们也将告别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湖光山色。环湖的公路在阿特湖最北边的Kammer镇接上去往捷克的高速,旅行余下的故事会留在“伏尔塔瓦河畔”,“易北河上的明珠”和“回到巴伐利亚”三节中再记。
攻略
整理出旅行大致攻略,如旅行费用、路线、租车等问题,作为纪录,也能帮助其他朋友的欧洲行。
费用
纯玩团,全程无购物,两人总共 ~ CNY 40000
1. 机票
Emirates Airlines
去程: 9.23, HKG-DBX-MUC,共约19小时
返程: 10.6, MUC-DBX-HKC,共约20小时
两人往返,~ CNY 11000
2. 租车
Sixt, 慕尼黑机场店,级别: BMW 1er, Mercedes-Benz A-Klasse, VW Golf GTI/GTD
车费, ~ CNY 3417
油费, ~ CNY 1200
停车费,~ CNY 1800
3. 酒店
具体见行程部分
共 ~ CNY 9000
4. 行程中日常消费
共 ~ CNY 13000
租车
在Sixt德国官网订车,慕尼黑机场取车还车,没有买附加保险,没有导航。用中国驾照可以直接取车,为防止路上交通意外或警察查车,准备一份驾照的德语宣誓件更好,淘宝上可以直接买到。
如果两人或更多的人驾驶,需要在租车时备注,多交点钱。保险也是很贵的。欧洲的油费倒是没比国内贵多少,德国的95号汽油约9元/L,捷克7元左右,此时国内油价在6元左右。停车费很贵,除了少数小镇的酒店过夜停车免费外,最便宜的一晚停车费要8欧,最贵的布拉格洲际,一晚上40欧。所以如前面费用部分,用车成本跟租车价格不相上下,但自驾能探索很多路上新奇的地方。
租车手续很简单,在机场租车柜台交验护照、驾照原件,信用卡预售权150欧(约两箱油费),签合同,就可以领到车钥匙和停车卡。还车时按照指示牌,降车开入统一Rental Car Parking,几家租车公司都委托同一个公司验收车辆,排队等验收员查验外观、油箱等情况后,签字还钥匙即可。如果油箱不满,事后租车公司会自动从预售权中结算油费。
一路高速大部分不限速,但城区、小镇限速严格,城区普通道路50km/h,狭窄道路30km/h,必须严格遵守规矩,路上摄像头也很多。当地人开车非常礼貌,例如高速上遇到修路,多车道合并一车道时,远远地大家都会靠在最有道有序排队慢行,只有很少很少比例的车会在左边道前行,最后加塞进右道。
预定时选择的 BMW 1er, Mercedes-Benz A-Klasse, VW Golf GTI/GTD 这一级,实际提车时选择了 VW EOS,一款双门敞篷。欧洲租车各级车子的差价不会很大,例如这种双门小车的租金约470欧,换成B级车,如宝马5系等,租金也只要500多欧,但考虑两人的驾驶舒适度和用车成本(停车位狭窄,油费),还是小车要方便很多。如果四人通行,建议考虑旅行车,Passat旅行版,A4旅行版之类的。
行程
大约包含每天经过的好玩的景点以及酒店,订酒店的原则是尽量在一个地方停留两天,在城市尽量住在市中心,入住停车后,可以靠徒步或公共交通出行。
9.23
慕尼黑
NH München Airport
9.24
慕尼黑-柯尼希湖-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
Hotel Bavaria
9.25
贝希特斯加登-萨尔茨堡-阿特湖畔努斯多夫(Nußdorf am Attersee)
Hotel & Landgasthof Ragginger
9.26
阿特湖畔努斯多夫-圣吉尔根(St. Gilgen)-圣沃尔夫冈(St. Wolfgang)-伊施尔河(Bad Ischl)-巴特戈伊瑟恩(Bad Goisern)-哈施塔特(Hallstatt)-阿特湖
同上
9.27
阿特湖畔努斯多夫-阿特湖畔塞瓦尔兴(Seewalchen am Attersee)-舍夫灵(Schorfling am Attersee)-林茨(Linz)-伏尔塔瓦河畔罗日姆贝克(Rozmberk nad Vltavou)-捷克克鲁姆洛夫(Cesky Krumlov)
Hotel Garni Myší Díra
9.28
捷克克鲁姆洛夫-克热姆热(Kremze)-霍拉舍维采(Holasovice)-伏尔塔瓦河畔赫卢博卡(Hluboka)-伏尔塔瓦河畔蒂恩(Tyn nad Vltavou)-塔博尔(Tabor)-布拉格(Prague)
InterContinental
9.29
布拉格
同上
9.30
布拉格-德累斯顿(Dresden)
Swissotel Dresden
10.1
德累斯顿
同上
10.2
德累斯顿-迈森(Meissen)-莱比锡(Leipzig)
NH Leipzig Messe
10.3
莱比锡-拜罗伊特(Bayreuth)
Ramada Hotel Residenzschloss Bayreuth
10.4
拜罗伊特-班贝格(Bamberg)
Welcome Hotel Residenzschloss Bamberg
10.5
班贝格
同上
10.6
班贝格-慕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