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生处有人家,肇兴纪行

第一次听说黔东南还是在五年前的大三暑假,在去北京实习前有几天假期打算外出走走。它是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广博的山川间,许多苗族、侗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当时贵州的旅游业还不像今天这般热闹,贵广高铁也不敢想象,最后偷懒地选择了三亚休闲游。这些年国家铁路的发展让铁迷们心动不已,贵广高铁的开通终于能让我圆了心中对黔东南的向往。

临行前,《中国国家地理》5月刚好刊出了侗寨鼓楼的文章,读着文章,更想乘上高铁上穿过珠三角的闹市和桂林的山水,一探千年侗寨的究竟。端午假期的前一天,我们一行六人从深圳出发,经过广深、贵广高铁,约五小时车程来到从江。

贵州的侗族主要生活在榕江、从江和黎平,贵广高铁穿过了侗族的聚居区,在榕江和从江都设了站。从江站设在从江县城和黎平县城之间,各有三四十公里路,但却十分靠近肇兴侗寨。

临近夏至,晚上7点天还十分明亮,雨后的傍晚比深圳凉爽许多。从高铁从江站到肇兴只有10分钟车程,与苗寨西江、周庄古镇一样,肇兴两年前经过一次巨大的翻修后,变成了半原生态半开发的旅游景区,刚离开火车站不久的马路上就是景区大门,门票是少不了的,若想逃票步行进入,要开车绕不少距离。但这也是游览侗寨最方便的落脚点,商业化让这里有许多条件尚好的客栈和餐厅,也是大多数游览黎平侗寨的游客的中转站。

侗寨大多建在山谷间或山脊上,每个寨子里最大的广场上会修一座鼓楼,作为全族人集会、议事、娱乐场所。鼓楼其实是汉语名称,侗族人称之为“堂瓦”,意思是公共的屋子。一般一个侗寨里只居住一个家族,一个家族修建一座鼓楼。此行的目的地肇兴居住着五个族姓,巨大的寨子以五座鼓楼为中性向周围延伸,大片的吊脚楼里是近千户侗族人家。

最早在肇兴定居的是陆姓人,至今仍是肇兴人仍以这个族姓为主。在高铁站接我们的师傅,以及接下来遇到的几位当地师傅都是这个族姓的。由于迁移到此的时间先后,肇兴的陆姓人分成了五个寨子,包括仁、义、礼、信和智。由于地缘关系,政府又将他们划分成三个行政村,上寨村包括仁团与义团,中寨村仅有礼团,肇兴村包括信团与智团。

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

我们订的客栈在寨子最深处,幸好寨子里主要街道能行车,师傅把我们送到离客栈最近的仁团鼓楼旁边。刚下车就听到隆隆的溪水声,端午前黔东南地区连续的大暴雨,许多山路都出现了山体滑坡,溪水暴涨,走在木桥上有些吓人。侗寨四周环山,除了客栈门口一条东西向的小溪,还有一条南北向的小溪穿过寨子中心。虽然溪水造成了地理上的隔离,但每隔数十米一座的木桥,又将小溪两岸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侗族人不乏木匠高人。

办好入住已经饥肠辘辘,步行到寨子中心的餐厅吃饭,第一顿少不了特色的酸汤鱼和牛瘪,丰盛的晚餐让人彻底从五小时的旅途里放松下来,这也是在肇兴吃的最贵的一顿。

这里的客栈条件与其他古镇相似,由于知名度不高,价格还便宜些。饭后回到客栈,老板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周围的去处,但我们对有些远的小黄、芭莎都不太感兴趣,谢绝了老板的好意。由于连日的暴雨,客栈水龙头流出的水也变成了浅黄色略带苦味,看来是蓄水池被灌入了山里流下的泥水,对此老板表示也无能为力,寨子里只有这种条件。

肇兴侗寨

仁团风雨桥

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

第二天一大早便被大雨吵醒,天上又下起了大雨,雨点打在木屋上滴滴作响,溪水比昨天更急了。客栈房间对着寨子最东边的稻田,从窗户看出去,满是绿色的稻田和山间的迷雾。乘着雨小的间隙独自到寨子里转了一圈,多希望自己就是个隐形人,不要打破清晨的宁静,打扰当地人安静的生活。

回到客栈,叫醒大伙到寨子里早饭。烤肉饭团是侗族特色,猪肉放在炭火上烤熟,与酸菜、辣椒一起包在糯米里,用手捏实,让烤肉的滋味与酸菜辣椒的香味渗入米饭中。拿在手里边走边吃,吃完就到了牛肉粉店。黔东南挨着广西,米粉与桂林的很像,但这里的粉就着鱼腥草做的酸菜更好吃。

中午雨还在下,原计划的徒步要泡汤了,从菜场买了猪肉和蔬菜,在客栈的厨房里自己动手做了一顿午餐。端午假期第一天,客栈有了新的住客。

大家在阳台上看着看着时大时小的雨点打扑克,大半天过去了,终于雨渐渐停了。收拾雨具,穿着拖鞋,准备徒步去纪伦侗寨,它与肇兴一山之隔,坐落在山顶。去纪伦的路在肇兴南边,马路已经硬化,勉强够两辆面包车通行。路上能俯瞰整个肇兴侗寨,若是不下雨,这里是看日落的好地方。

走了没多远,一处严重的塌方隔断了马路,一颗直径一米的大树横在路上,周围的土方也跟着塌下来掩埋了公路。看起来是前几天的大雨导致,塌方的泥土上已经被人走出了一条路。踩着黄泥,战战兢兢地翻过土堆,土堆对面停着几辆摩托车,是纪伦、纪堂侗寨下山来肇兴的人也被拦在了这里,只能下车步行。

继续绕到山的背面,新建的小学和幼儿园在寨子南边的山脚下,似乎有另一条更近的路从客栈上山。再走远到看不见肇兴的地方,山坡上就全是梯田了。丘陵地带耕地宝贵,村民都会修筑梯田。这些梯田的最顶上,就是纪伦侗寨。

在寨子口遇到几个村民,好奇地看着我们。虽然与肇兴相距不远,但这样的天气里我们应该是唯一从这条路上山来到寨子的游人。寨子不大,鼓楼在寨子较高的地方,寨子后面有山路通往纪堂侗寨,老乡告诉我们,从这走到纪堂还有三公里山路,我们放弃了继续走的计划。回到鼓楼,找老乡打听到有一家人在自家做饭招待游客,欣然跟着老乡前往。能选择的菜不多,一盘粽子,一只土鸡炖汤,一盘炒鸡蛋,几份青菜,简单可口,原生态的味道。

肇兴侗寨

纪伦侗寨

小长假的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寨子的一个十字路口聚集了几间酒吧,入夜后慢慢热闹起来。高脚凳上坐着的俊男不多,美女更少,但每家店的歌手都在卖力表演,这些格格不入的红灯笼、男高音,如同这座原本幽暗、肃静古寨子里的鬼魅。不知道为何每个古镇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所,幸好他们都集中在一起。几个路口外的客栈里,酒吧的噪音已被轰隆的溪水掩盖。

侗寨的房子都是木制的,木头来自侗族人崇拜的杉树。相传每个侗族人出生时,父辈就为他种下十八棵杉树,待到孩子长大成人,树亦成材,修建房屋的木材也就有了。也正因为所有建筑都是木制,在潮湿的南方,这些木结构的建筑大多都难以长久保存,就连寨子里最重要的鼓楼大多也会每百年重修一次,肇兴的几座鼓楼大多都是20世纪所建。火灾也是木制建筑的大敌,我们第二天徒步的目的地——堂案侗寨,就在07年的一场大火中消失了一半。现在的寨子里,一半房子是发黑的古木,一半明亮整齐得没了一点历史感。

第二天依旧早起,独自走到东边的半山上,热心的老乡允许我进屋,从高处给肇兴拍了几张照片。吃过牛肉粉,大伙一起走上客栈后面的石板路,那是肇兴去往堂案侗寨的老路。随着新的水泥公路修通,村民们大多有钱购置汽车、摩托车,这条石板路如今走的人越来越少。

经过三公里上山的土路后,终于从山脚下的肇兴爬到了山顶的夏格侗寨。夏格并不小,有三座鼓楼,许多新修的水泥房子,看起来村民的生活要比肇兴更加富足。

去往夏格侗寨

夏格侗寨

离开夏格,按照老乡的指引继续沿着后山往上,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到了一片田埂。这里视野开阔,已经可以远远地看到更高的山顶上的堂案。上午时分,几位老乡还在田里劳作。我们沿着顺着田埂,走下一层一层的梯田。穿着运动鞋,轻装上阵的我们从高层的梯田小心翼翼的走下来也难免滑倒,却见背着两大捆青草的老婆婆腿脚麻利地穿过田头消失在山后头。

下到半山,是夏格往堂案的水泥公路。遇见一位去山下卖瓜的老乡,买下三个小西瓜,用溪水洗净,借镰刀剖开,半路补充体力。从夏格上堂案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沿着原先的石板路,经过夏格、夏格上寨,直奔堂案;另一条是顺着从公路走到前面的亚姆侗寨,再从公路旁一条支路上山,进入堂案,我们选择了后者。误打误撞,这条路的风景美不胜收。

亚姆到堂案的路,从水泥公路的转弯处开始,一小块木牌指明这里能去往堂案。一路寂静无声,与先前走过的几公里盘山路不同,这里已经能看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的堂安。最后之字形向上的石板路穿过梯田,一座风雨桥耸立在半山坳,这就是堂案的大门。在风雨桥休息片刻,天空突然飘起小雨,并排靠在几百年的木椅上,疲惫的我们有些不知所措,幸好雨没有持续太久。

去往堂安侗寨

去往堂安侗寨

去往堂安侗寨

堂安侗寨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与山谷中的肇兴里,修建在小溪边密密麻麻的吊脚楼不同,堂安的老房子稀疏地在山间延展开来,高低错落有致,每一栋房子都与山体浑然天成。也许侗族人只是随意而为,也许这是伟大的墨师先人的杰作。

进入侗寨,山顶房屋大多都是07年大场大火之后所建,也就不再像梯田、老屋那样,有种无序中透出匠心的美感。虽说是新屋,整个堂案也没有几家客栈和饭馆,我们在唯一一家营业的馆子门口坐了两个小时,才等来一桌热饭,一锅炖鸡和几样青菜,饭馆里鸡汤的味道不如在纪伦侗族人家里吃到的那样鲜美。

堂安侗寨

堂安侗寨

纪伦侗寨

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

临走前的一天过得很平静,在周围的其他客栈、咖啡厅坐了一会,与老板聊了一会,从他们生活在这里的经历、故事里,还是能感受到他们对这里的生活的喜爱。要走了,难免有些感慨。

对于年年月月生活在山里的侗族人,也许他们更在意交通的便利、旅游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变,能让这些古老的寨子得到什么。但对我们这些过客,和远方默默关注他们、向往有一天能走近他们的人,却更在意他们的过去。寨子与外界的联系越紧密,一些传统的东西丢的越快,就连当地人也慢慢疏于对他们过去的保护。就像侗寨里的鼓楼,任凭人们在鼓坪上堆放杂物,破坏木柱。

在堂案侗寨进门不远处,有一块不高的牌子,上面写着“杰斯特龙树”,背后是一颗常青的杉树。他是当地的侗族人为了纪念一位挪威人而种下。这位名叫杰斯特龙的外国人,八十年代曾到黔东南的苗寨、侗寨、瑶寨,教当地的村民用文字、摄像机记录下种种关于文化、生活的史料。

再有机会,依然要到这些已经开始改变,还没开始改变的山里多走走,尽自己的力去为它们留下见证。

还有一些手机的美图… 从贵州回来后把相机都卖了。

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

风雨桥

肇兴侗寨

堂安侗寨

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

堂安侗寨

堂安侗寨

堂安侗寨

堂安侗寨

堂安侗寨

牛肉粉

肇兴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