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最让我心念念的就是吴地旧都。
到苏州已是中午,九月的江南烟雨,没有如约在中秋与我们一起来到苏州,没有雨,苏州城必定会缺少一股灵气。
吴王宫外,柳线莺梭醉佳耦
网师小筑,碧水烟波胜西施
入住吴宫泛太平洋酒店,这座坐落在老城西南角,背靠盘门景区的老酒店随着泛太平洋集团的入驻,重新装修后完全达到一流酒店的硬件水平,酒店本身也是一座巨大的园林,有小桥流水,有亭台楼阁,有水榭花台。清江一曲环绕酒店,从东到西,穿过客房,餐厅,泳池,园林。沿水流漫步,水面淡淡地渲染着绿叶、粉墙的倒影,小桥横跨水面,泳池仿佛与水流相连,几座亭子各有各的特色。高低错落的小瀑布打破了宁静,吴侬软语从水边的雅座飘来。置身酒店,仿佛已经窥得苏州老城大部分景色。
酒店背靠盘门景区,从朝南的房间里眺望盘门,满眼翠绿中,几座江南小楼隐约可见。景区东边的瑞光塔高四五十米,是苏州老城内两座宝塔之一,突兀地从树冠中拔起。住客能免费进入盘门。
小时候,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片城中村,只有很窄的巷子通行,我经常就在这迷宫里游荡,每天走不同的路线回家。后来,去广州、北京、上海学习、工作,游走过胡同、弄堂,这种带着当地特色的居民区,似乎是每个城市不同的标识。苏州自然不例外。
苏州的标志格外突出,无论是这里的居民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都知道护城河内,城墙下的一片就是苏州老城,虽然一些地方已经充满商业气息,人满为患,但大片依水而建的民宅和跨过河道的小桥还是完整地保留着。可以清晨6点起床,去巷子里河道边走走,看看当地人的生活,吃完奥灶面。这个时候,路上的人烟稀少,蒙蒙亮的天空中回荡着鸟叫声,可以坐在桥栏上看水,等待一位女子乘船从桥下划过。
从酒店出来往东走,在沧浪亭东南边有一条小河,典型的苏州老巷,沿着小河蜿蜒而行,等到你大概走累了,看着路边的盖碗和散卖的茶水想坐下来休息时,便到了网师园。
网师,取渔隐之意,必然有水。园里的彩虹池是园子的中心,园子以小而极致闻名,池子自然也如此。水首一座拱桥,水尾一弯曲桥,两桥为界,左右各有亭台楼阁假山宝轩相对,无论在哪都能尽收池子全景。在造园者的日常生活里,读书、作画、听曲应该占了很大部分,这在园子的建筑上得到充分体验,每个建筑都有专门的作用。
绕着彩虹池,游园有两条路,上午应该顺着大门往前走,从竹外一枝轩望西,看月到风来亭的倒影与粉墙的影子相辉映,下午则可以从大门往左,穿过小山从桂轩到月到风来亭游赏。根据阳光的变化,循造园者的心路去游园,才能得到尽善尽美的享受。
粗略游览一圈很快,但不妨在园子里等到闭园时间,白日的游客已经尽数离开,离闭园还有几分钟,坐在月到风来亭独自回味,更能品味小园的雅致。亭子取意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金秋的黄昏,月亮刚刚在天边露头,从彩霞池中吹来的风,从云岗假山吹来的风,从松林吹来的风,动静结合,恰如一幅立体水彩画,画外洞箫徐吹。更有意思的是网师园夜游,每晚七点半到十点,园子重新开放,天上明月爬上粉墙,池中皓月争相辉映,月亮为这幅水彩画增添了点睛之笔。
在苏州,经常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投在水里的倒影比建筑身更有魅力?建筑师的匠心独运,造就了完美的作品,但这有美景、有风声、有明月的水彩画仍然缺少一分生机。一池活水,鱼儿游进了水彩画里,为这些作品赋予了生命。
网师园往北走二十分钟是“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平江路和厦门的鼓浪屿、北京的南锣鼓巷、成都的锦里一样,密集的人群和空气里弥漫的小吃味道会让人有点不适。这里已经没有了几年前在苏州,还没被改造时的恬静。平江路周边的几个巷子却值得逛逛,走出几十米,好像从旅游景点到了苏州人家,那里有“苏州”的味道。如果时间还早,不妨沿着大新桥巷去耦园看看。耦园东南两面环水,有自己的码头。除了凉亭假山,耦园最为特别的是一副对联:“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 让人何其羡慕。
去拙政园是清早六点。如果是平时,四大名园之首的拙政园里游客要比网师园、耦园多不少,旅游团的喇叭声、人声,在我看来也就让人没多少游园的兴致了。我们预定清晨的私人游园,同行入园的只有六个人。阴天清晨的薄雾中,拙政园尤其显得幽静。入园不久,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就将结束苏州之行时,天也跟着城市一起柔美起来,这种蜜雨淋几场又何妨?
已经在网师园中饱览了苏州园林的精妙,拙政园很难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无论是园林的设计、建筑的命名还是一幅幅精巧的对联,网师园都定格了我们对苏州园林最高水平的印象。
就要离开苏州,不舍的是这里的风和这里的亭子,“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在苏州的每一天都像置身桃源,或一人独赏,或与好友相聚,都会恨风吹得太急,水流得太快。天堂美誉之下的苏州,是市井的,南来北往,船夫商贩,也是雅致的,十里春风,花红柳绿。辗转千年,当下的苏州老城,依旧如此,少了英气,只留妩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