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日本大部分地方的樱花都已经凋谢,唯有的北海道还是冬春交替的时节。
道南的樱花期恰好在5月初,我们便选择在春假前往洞爷支笏国家公园,看山、看湖、看樱。
深圳和香港分别开通了直飞千岁的直飞航班,以往需要倒腾转机的行程变得很轻松,往返加起来也只耽误一天时间。


这两年在富士山周围看过不少湖泊,让人印象深刻的有精进湖和湖边的温泉庄。精进湖在国道旁,有很大的停车场,和正对着富士山的展望台。白天来来往往的车辆都会停下来欣赏湖景和富士山,夜晚村子里只剩下营地的点点灯火和几个温泉庄里隐约的喝酒聊天的声音,属于闹中取静。
其次是精进湖旁的本栖湖,它不在国道主路上,到访者需要拐个小弯才能看到它,而且湖边观富士山景的角度并不特别好,使得游客更加不愿意来。完完全全是露营、划艇爱好者私下聚会的乐园。
再者是田贯湖,它虽不属于富士五湖、名气不响,但沿着公路走进湖的最深处也是赏富士山景的好地方,几乎不会被人打扰。
其他的如西湖,景色一般,又如河口湖、山中湖、诹访湖,都因为在闹市旁,过于热闹与拥挤,让人不那么怀念。
这次行程原计划探访洞爷湖、支笏湖、俱多乐湖和羊蹄山,住洞爷湖和支笏湖边山里的旅馆。在国家公园里自驾穿行。但取车时才被租车公司的人提醒 IDP 已经过期了,租车失败。不得不依靠公共交通和出租车游览,这极大地影响了这几天的出行范围和灵活性,原本计划的俱多乐湖等一些小湖也因为过于偏僻、交通时间过长而放弃了。
留有遗憾是为了下一次再来。
支笏湖
前面说到,富士五湖里,本栖湖的静谧让人向往。北方的湖里,支笏湖也是具备这种气质的。
支笏湖离札幌和千岁都不远,开三四十公里国道,翻过几个垭口,花不了一个小时即可从北海道的大城市抵达湖边。但支笏湖却少有游客。
支笏湖是一座火山沉积湖,南边的樽前山喷发后,湖面所在的地方完全沉入地底,形成了这座深达300米的大湖。海拔边 500 米左右,湖周围的山整个就像一座巨大的火山口。西北侧惠庭岳、东南侧风不死岳,连同其余几座金字塔形的小山以及山与山之间平直的山脊,包裹着湖面。湖岸一圈几乎都是陡峭的山壁,极少有平地。这种地形因为火山爆发的时候地表突然下陷导致的。

因此,只有少数一些营地、旅馆、餐厅坐落在湖边为数不多的平地上,哪怕假日也没有太多游人前往。湖畔的商业街说不上商业,只有零星十来个铺子。反倒是几个开在商业街附近的温泉庄更显眼一些,不过幸好他们都不是气派的酒店,都只是含蓄的小房子。从我们住的湖对岸远眺,若不是晚上的灯光,甚至很难看到这里有一片商业街。
我们在湖边发现了一家叫做 LOG BEAR 的咖啡店。它是一栋可爱的木屋,藏在商业街中心。店主是一对温和的夫妇,他们自己住在木屋的二楼。一楼的后半部分是烘培咖啡豆,前半部分便是咖啡馆,十几个座位,各种爵士唱片和海报装饰着木屋。吧台背后的隔板的角落里放着一同苏格兰 Whisky,吧台底下也用木板挡着各种烈酒,没好意思问老板白天能不能来一杯。
店主 78 年曾经到香港、广州当过交换生,那会中日刚建交没几年,应该也是第一批战后了解中国的人。老板的烘培手艺与传统的日式烘培不一样,更像是浅中烘的取向,我们喝了普通的豆子和日本人最爱的牙买加蓝山,都是保留果香,并不甘苦。

湖边有两家户外运动俱乐部,能租皮划艇和桨板。我们租了一艘皮划艇在连接支笏湖的千岁川里划船。这里的河水清澈得不可思议,河床上白色的细沙、摇曳的水草、倒塌的枯木和大石头清晰可见,阳光穿透水面,反射出一种幽深的蓝。
然而,湖区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在千岁川上享受了片刻宁静,回到 LOG BEAR 里坐下,一杯咖啡的功夫,原本只是微风拂面的湖面瞬间变得狂风呼啸,掀起阵阵白头浪。湖水的颜色也由温柔的蓝变成了深沉的灰,仿佛刚才的平静只是它的一个假象。


支笏湖畔还有不少值得驻足的角落。离开商业街,往东边山上的野鸟之森走,经过休暇村旅馆时,会看到旅馆门口有一大片开阔的苔原。这里的苔藓厚实而富有弹性,走在上面,像是踩在一张巨大的天然地毯上一样柔软舒服。湖边的狂风顺着山坡往上吹,山顶的小平台上反而温和许多。午后阳光正好,不少人在这个苔原上遛狗、发呆,静静感受脚下的温柔触感。
在支笏湖的几天,我们住在湖西北岸的一座110年历史的温泉旅馆。当初,修水电站的初代目发现了温泉,修建了建议设施,慢慢再盖起旅馆。很长一段时间里,客人都靠坐船出入。现在再去要简单得多了,从札幌沿着国道到支笏湖,刚过了惠庭岳的登山口,即将抵达湖边时,有一条岔路通往酒店。酒店在路的尽头,路不宽,两侧都是原始丛林,极少有车辆行人经过。

北海道的夏天4点多就已天亮,清晨,空气清冽。被透过窗帘的阳光叫醒,换上装备出门跑步。夜里下过雨,乌云还没散开,日光从乌云底下投射在湖面。路旁一侧是刚开始发芽的茂密的树林,偶尔能有一两棵已经长出绿叶,另一侧透过树林时不时看到蓝调的湖面和湖水上的晨光,还闻得到森林里湿润泥土的味道。空无一人,独享一片天地的感觉。
酒店在小路的尽头,但沿着路的前方还有一段没有硬化的林道。下午时分,离晚餐还有些早,我们决定沿着林道往更深处走走。
林道路口设了围栏,阻止机动车进入。大部分地方只有三四米宽,有些拐弯处因为山体滑坡,甚至不到一米。路面被落叶和小草覆盖,偶尔有树干和落石倒在路上。
下午的阳光透过两边森林,把枯枝投影到了路上,随着时而吹过的风,形成光影晃动的感觉。我们很少说话,一路向前走,只有踩在落叶和泥土上的沙沙声回荡。走了大约半小时,前方山坡上有动静。我们放轻脚步,竟然是两只鹿警惕地盯着我们。白色心形的屁股和黑色圆形的眼睛,保持着距离。那一刻,仿佛我们闯入了它们的世界。

支笏湖的英文是 Shikotsu-ko,因此也有音译为“死骨湖”。在许多日本文学作品里,支笏湖也与死亡有各种联系。我不相信各种神话,但就像我们坐在温暖的咖啡馆里,看着窗外瞬间变脸的湖水,感叹支笏湖着实变幻莫测。
以前没有填湖修出环湖公路前,人们靠船只出入,自然容易遇到险情。加上支笏湖水深 360 米,湖底又有火山喷发时随之沉默的动植物的尸骨,有这些传说也就不奇怪了。
洞爷湖
如果说支笏湖像北方的本栖湖那样静,那洞爷湖就有点北方的山中湖的动感了。
洞爷湖的形成原因与支笏湖一样,都是火山喷发后沉积而成,但洞爷湖要幸运得多。支笏湖边多是悬崖,临湖的道路要么依山而建,盘山上下,要么填湖而得,破坏了自然。洞爷湖周围竟然有大片的平地,北边的洞爷町、南边的洞爷湖温泉,都形成了成片的豪华酒店、民宿和商业街。环湖公路几乎没有太大的起伏,无论自驾还是租自行车,三十多公里的环湖路都可以轻松绕完。湖里的游船也更大,能穿过整个洞爷湖。春夏季每天晚上还有花火大会。
因此,相比支笏湖,洞爷湖虽然离札幌、千岁更远,但坐着 JR 来的游客依然填满了温泉街的现代化设施。


IDP 过期的插曲打乱了原有的自驾计划,我们预订的旅馆位于洞爷湖西侧的半山腰。本想自驾可以轻松往返酒店和环湖,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节假日也没有公交车可以到洞爷湖温泉。既然公共交通靠不住,又不想把预算都砸在出租车上,享受一下湖畔漫步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一夜狂风过去,天空渐渐放晴。初春的北海道的阳光不像盛夏炽烈,很适合漫步在开阔的湖边。就这样,我们沿着洞爷湖的西岸,一步一步徒步下山,穿过了沿途的樱花隧道和小码头,走到有珠山喷火公园。公园很新,大片的草地和各种雕塑矗立在湖边,节日里许多当地人也拖家带口到公园撒欢。

公园得名与洞爷湖温泉南边的大、小有珠山,这座山很早以前就是一个景点,有缆车和商业设施。有珠山是一座很活跃的火山,1977年大规模喷发过一次,火山熔岩一路摧毁了房屋和旅游设施,喷出的火山岩浆形成了有珠新山。我们现在能乘坐的缆车已经是修复后的了。坐缆车登上山顶,可以看到 1977 年喷发形成的巨大的火山口。
有珠山缆车站旁边有一个赤色的小山丘,叫昭和新山,是 1943 年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从地面慢慢隆起的,现在还在不断冒着烟,地底蕴藏着的力量还在蠢蠢欲动。
洞爷湖温泉旁边建有一座火山博物馆,这里是 2000 年那次喷发的灾难现场。岩浆破坏的建筑和公路设施被保留了一部分,让人参观。建筑物里都被岩浆淹没,奇怪的植物在岩浆泥上肆意生长。
可以沿着被修复的步道登上金比罗山,俯瞰喷发后形成的三座火山湖。我们走到最大的一个火山湖边,湖呈规则的圆形,直径大概六七十米。平静的湖面上,有八九只野鸭正在游弋。湖水呈现出一种深邃的墨绿色,在阳光下反射着幽暗的光,与湖岸周围枯萎的干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继续沿着山路往上,还能看到一些地方不断冒着白色蒸汽,提醒着人们金比罗山并非完全沉寂,内部的地热活动依然旺盛,也许过不了多久,还会再次喷发。因此,人们在山坳里修建了非常多层用于防范岩浆流下的堤坝。这些堤坝用巨大的水泥墙和钢板砌成,沉默地守护着山下的洞爷湖温泉。
洞爷湖町与洞爷湖温泉隔湖对望,从洞爷湖区羊蹄山的路上要经过这个镇子。我们在谷歌地图上发现了一个可爱的面包店,决定顺路探访。面包门口没有醒目的招牌,只有一块手写的木板让人知道没找错地方。
推门进去,店主是一位穿着朴素的白色围裙的姐姐,正将刚出炉的面包整齐地码放在吧台背后的架子上。门口已经摆好了早些时候出炉的各种面包。面包店只有几平米,空气里弥漫着温暖的麦香。在店主的推荐下,我们买了两个大吐司和手冲咖啡,站在店里等候的短短的十五分钟里,居然陆陆续续有六七个当地人推门进来。他们都熟络地和阿姨打招呼,买了心仪的面包就匆匆离开,这是小镇里的日常温情。

买了面包,喝了咖啡,我们继续往西北方去羊蹄山。这座火山与富士山外形惊人相似,都是完美的圆锥体,因此也叫虾夷富士。许多关于北海道的宣传图上都能看到它。
羊蹄山有四条主要的登山道,分别从京极、俱知安、真狩和喜茂别出发。我们计划从南边的真狩村方向接近它。然而,旅途中的天气总是难以预测,这一天是旅途中天气最差的一天。我们抵达真狩村时,连夜的雨刚停,厚厚的云层完全遮住了羊蹄山的顶峰。传说中的“虾夷富士”始终没有露面,只留下山脚下圆锥体两侧的轮廓。
期待的景色未能如愿,但既然来了,总要爬一下这座山。我们决定沿真狩村的登山道,向上走一段。五月初,山脚下的露营地里草已经绿了,树也发了芽,但随着海拔升高,山道上的积雪渐渐多了起来。原本就湿滑泥泞,加上时不时覆了雪,每一步都踩得小心翼翼。最难走的是表面还有雪,但雪底下已经融化变成小溪的地方,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把雪踩塌,鞋子落进溪水里。
我们计划走到地图上标识的“南コブ展望台”(南コブ,海拔约600米)看看。这是一个登山路上的岔路口。雪路湿滑难行,加上看不见什么风景,我们开始打退堂鼓,觉得这样走下去意义不大。这时,一位阿姨从南コブ的方向迎面走来。互道一声 “kon ni chi wa”。有人从山上下来,说明上面的路虽然有雪,但至少是可行的,我们应该也问题不大。山间的偶遇,成了我们继续向上的动力。幸好,当我们走到展望台时,虽然高处的云层挡住了羊蹄山,但远处的洞爷湖、喷火湾还是尽收眼底。两个小时的路没有白走。


从所见所闻来说,对支笏湖的喜爱或许超越了洞爷湖。但也是因为没能自驾,许多原本想去的地方没能探访。比如从洞爷往登别温泉方向走又不少隐秘的温泉村,有不少像我们在黑川温泉周围遇到的,富有本地乡土气和人情味的温泉庄。亦或者是像俱多乐湖这样的藏在山里不易抵达的湖。
假如再有机会到道南,一定要再寻访这些地方,重新认识道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