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克罗姆

几个月前看过一部电影《柯达克罗姆》,主线是一位摄影师在自己临死前,把最后几卷 Kodachrome 送到堪萨斯的全美最后一家柯达 K-Labs 冲洗店的故事。

充满误会的原生家庭里,父亲临死前与子女在一场漫长的汽车旅行中,相互理解并和解。情节本身略显老套,但摄影师的职责和角色却恰恰与情节产生了冲突,摄影师拍下照片就是为了把时间凝固下来,再经过艺术的加工展现给世人,而主角却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与时间赛跑,父子的矛盾最终还是需要时间、沟通与陪伴来化解。

电影中的摄影师的原型是 Steve McCurry,现实中 Kodachrome 最后的一卷也是由他拍摄的。

Kodachrome

Kodachrome 是彩色反转片的一种,它的冲洗工艺以 K-x 命名,停产前最后迭代到 K-14 工艺。与之对应的,现在主流的反转片都是E-6 工艺,E 取自柯达的另一系列反转片 Ektachrome。Kodachrome 和 Ektachrome 虽然都是反转片,但其显色原理完全不同。

Kodachrome 本质上是由三层感光范围不同的黑白底片叠加构成,分别记录了不同波段的亮度信息。K 工艺首先会分别对三层黑白感光层进行首显,过程与黑白负片类似。黑白负片的冲洗过程中,感光后的卤化银与显影液浸泡发生反应,充分感光(高光)的卤化银变成银,没有感光(暗部)的部分则不发生反应;再用定影液把没有参与反应的卤化银冲洗走。最终,高光部分变成厚厚的银,暗部只留下透明的片基。

Kodachrome 在 K-Labs 经过首显后变成类似三层黑白负片的底片,第二步再分别对三层进行染色。首先对底片用红光照射,让红光层中厚厚的高光部分再次发生反应;再依次照射蓝光、绿光。第三步,再分别对三层使用类似彩色负片的显影过程,使得经过照射的红光层中的高光部分变成青色染料和银,蓝光层变成黄色,绿光层变成品红。第四步,用类似定影液的方式去除底片中多余的银。

最后,在 K-Labs 中就得到了染色后的正像底片。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都必须由 Kodak 开在全球各地的 K-Labs 完成,玩家和小型的影像工作室都无法自己处理。这使得 Kodachrome 的处理成本非常昂贵。到 90 年代后期,Kodak 也主要是为电影卷提供冲洗了。

Steve McCurry 的最后一卷 Kodachrome

Steve McCurry 是一个摄影记者,他最知名的作品就是 1984 年在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营为《National Geographics》拍摄的《阿富汗少女》,这也是《National Geographics》最知名的作品之一。

09 年 Kodak 决定停止提供 K-14 冲洗工艺时,他们在堪萨斯(Dwayne’s Photo Service in Parsons, Kan)的 K-Labs 为 Steve McCurry 冲洗了 “最后一卷” Kodachrome。因为 Kodachrome 必须由 K-Labs 冲洗,因此虽然此后还可以买到、拍摄 Kodachrome,但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冲洗了。

随后,这卷 Kodachrome 被 Steve McCurry 公开,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拍摄地从纽约,到印度,再经土耳其,回到纽约,最后去往堪萨斯。

Contact Sheet
Frame 01: Actor Robert De Niro in his screening room in Tribeca, in New York City, May 2010.

Frame 07: Indian film actor, director, and producer Aamir Khan in India, June 2010.

Frame 17: A Rabari tribal elder, who is also an itinerant magician, photographed in India, June 2010.

Frame 18: A Rabari tribal elder and itinerant magician, photographed in India, June 2010.

Frame 27: Grand Central Terminal, in New York City, July 2010.

Frame 31: A young couple in Union Square, in New York City, July 2010.

Frame 32: A self-portrait of Steve McCurry, taken in Manhattan, July 2010.

Frame 33: A man on a bench in front of a statue of Mahatma Gandhi in Union Square, July 2010.

Frame 34: McCurry at four a.m. in his hotel room watching a Stephen Colbert interview on television, in Parsons, Kansas, July 2010.

Frame 35: A local man sleeps outside a community center in Parsons, July 2010.

Frame 36: A statue in a cemetery in Parsons, home to the last photographic lab in the world that developed Kodachrome film, July 2010.

我的 Ektachrome

我也陆陆续续用着过期的 Ektachrome 拍过几次,他们是:《我们在伊朗》(上)(下)《路过喀什》。许多年过去,现在冰箱里还有3卷 E100vs,过期将近 10 年,也许是时候把他们拿出来再拍一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