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西藏相接的地方有一个地理学上的奇景——四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冲刷出云南西北边的四条绵延数百公里的峡谷,再各奔东西,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

这些江河流过的峡谷里,有滇藏线214国道、滇藏丙察察线、独龙江线等众多知名的自驾线路。从大理出发,跟着 G214 北上,先经过金沙江干热河谷里的小镇奔子栏(《山居·奔子栏》、《端午节,到青青松林》),再翻过白马雪山,从东边仰望卡瓦格博。在这之后,有些人会选择跨国澜沧江往西,进入雨崩,走进卡瓦格博(《雨崩的徒步》);有些人会一路向北,沿着澜沧江峡谷进入西藏(《滇藏路上》);有些人会沿着金沙江向东,探索川滇边境的秘境(《巴拉格宗》)。
过去几年花了许多时间在 G214 周围游荡,除了在 G318 翻阅觉巴山的怒江七十二拐,对怒江惊鸿一瞥之外,行迹从未踏足怒江峡谷。2020年的农历新年,疫情还在发酵,我们的行程止于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三年过去,疫情终于消散,有始有终地,我们又安排了一次过年的云南行,慢慢探索怒江峡谷。
高黎贡山
在滇西北,三条江的峡谷给人的印象似乎有些相像——两岸险峻的高山,夹着汹涌的江水(尤其是6-9月),公路沿着山势蜿蜒,时而又村子出现在半山,但一时又看不着上山的路,当你驾车绕过前方的山头,一条九转十八弯的盘山公路沿山而上直通半山的村庄。
高黎贡山、碧罗雪山这两座南北向的山脉夹着怒江峡谷,两座山到冬季海拔3000以上的山峰大多会被白雪覆盖。在峡谷里行车,视线被两侧的高山挡住,但走上半山的村庄就很不一样了,连绵的雪山出现在视线的尽头。
高黎贡山在怒江线上有两个垭口 —— 片马垭口 和 亚坪垭口。翻过片马垭口便是片马镇,它在高黎贡山西侧,是中国少有的在高黎贡山西侧的领土。片马垭口又称风雪垭口,因为镇上人口不少,所以垭口一年四季都有人驻守,并保通道路。镇上有一个驼峰航线的纪念馆,但疫情期间镇子的出入管理很严,也没法从这里出境一日游。
亚坪垭口所在的亚坪边贸线是古代茶马古道的一个支路,直到疫情前依然允许中缅边境的人沿着边贸线出入境、互通有无。我们冬季到此,因山上积雪太深,最后一个检查站在离垭口 7KM 处便不再放行。冬季垭口也无人驻守。不知道疫情过后,边贸线还能不能恢复往日熙熙攘攘的贸易。


怒江峡谷里的村子
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怒江峡谷都笼罩在一片云雾中。峡谷的云雾是乳白色的云雾不像深圳的灰白的云雾会盖住一整片天空,这里的云雾只会在峡谷中一团团出现,伴随着怒江远远望去像一幅山水画。因此怒江峡谷里有两个知名的旅游村——丙中洛和老姆登,都被冠以人间仙境、人神共居的地方。
可惜过年的时候是一年里为数不多的干燥的时候,峡谷里蓝天映着汹涌的怒江水,两岸沿山的村庄一览无余。我们在老姆登村停了三天,度过了2023年的春节。从老姆登村的入口到村子里要开车盘上20分钟,村子的海拔比怒江高500米。像其他名声在外的旅游村一样,老姆登村里本地人的宅子已经不太多了,大多数都改建成了客栈。最为知名的是在老母登教堂附近的客栈,但村子里停车又是难题。
从村子背后上神山,这是一条修葺好的徒步路线,但从老姆登寸到神山顶还是有几公里的爬升,随着阶梯向上,江对岸的皇冠峰也越来越明显。神山的徒步道上有几处修建好的凉亭,相比春夏之际这里应当仙气飘飘。沿着神山的山脊可以徒步到老姆登茶园,几家老茶厂种植、制作老姆登红茶。从茶厂下来,不远处就是“消失”的镇子知子罗。
丙中洛在怒江更上游,这里离滇藏边界只有数十公里。许多住在丙中洛的人都是为了前往滇藏边界打卡往返。丙中洛村、秋科当与秋那桶村村别在几座不同的山脊上,在村子之间往返的徒步是丙中洛最有意思的行程,时不时能看到西边的嘎娃嘎普雪山。





德贡公路
怒江峡谷与沿着金沙江滇藏线、沿着澜沧江的德维线之间一直,横梗着一座高大的雪山——白马雪山。数十年来,只有夏季能通过马道翻越白马雪山,从怒江峡谷取近道抵达德钦。德贡公路十年前就开始修建了,但冬季的孔雀山常年积雪,难以通行,直到22年底,孔雀山隧道贯通后,这条公路终于实现了一年四季通车。(即使有了这个隧道,冬季穿越德贡公路也依然要准备防滑链,在隧道前后可能有积雪难以通行。)
我们从丙中洛经德贡公路穿越到德维线,南下经塔城回到大理。冬季的德贡公路孔雀山垭口积雪太厚,从东西两个方向都没法开车上垭口,憾失从南边遥望卡瓦格博的机会。但此行却对维西-塔城一线有了新的认识,这片高原粮仓的美与雪山、森林又不一样,希望来年有时间在夏季再来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