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万里行

21年9月中下旬,借着团建的机会,在西北进行了一次大纵贯,驾车9000余公里。

此行经过了河西走廊、祁连山、青海湖,还将继续沿着青藏高原边缘往南,这条路线上人文、气候、地理变化多端。

刚入河西走廊时,敦煌中午的温度还有30度;在祁连山区反复穿越多日后,一场雨后,一夜入秋,晚上车窗上已经结起厚厚一层霜。想必走完全程时,将漫山黄叶。

旅行第一天在襄阳过夜。

第二天经过西安,沿着泾河、渭河逆流向西,过宝鸡后沿着六盘山边缘北上,离开葱郁的山区,抵达中卫,腾格里沙漠的边缘。此行第一个目的地是河西走廊,但选择高速绕行宁夏,可以避开了第二阶梯的高原山区,平直的高速路沿着腾格里沙漠直插西边的武威。

第三天从中卫出发,不久便深入戈壁,远眺祁连山脉。甘肃省的版图几乎和河西走廊重合,南北两端宽,中间窄。从最西北的肃北到东南约1000公里,而中部张掖附近最窄的地方仅有百余公里宽。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坡在这里夹成了一片戈壁平原,高速在平原上穿过,一天时间便经过武威(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抵达瓜州。

经过三天半的千里奔袭,从深圳抵达敦煌。甘肃省的中部、南部几乎是中国的地理中心。3600km的长途才从东南沿海抵达中心,可见祖国疆域之大,想行万里路走遍华夏之难。

黑水国遗址

在河西走廊上的敦煌、嘉峪关、张掖游荡了五天,再经过肃南自治州,走新的 G213 国道翻过祁连山,到达祁连县。再与老 G227 国道(翻过扁都口的路线)汇合,南下刚察、黑马河乡,抵达青海湖边。

此后,往东南,径塔尔寺、夏河至扎尕那,再往南经若尔盖大草原进入阿坝州,在阿坝县城、壤塘县城寻访寺庙。最后,从阿坝出发,连续29小时,回到深圳。

全程行万里路,游览半个华夏。

行程路线

河西走廊

在河西走廊的几天可以用水系串起来。

虽然河西走廊区域的降水量严重不足,都是大片的沙漠、戈壁,但河西五郡都是依水而建。河西走廊有三条干流。北部的疏勒河流过敦煌,它最大的支流党河从敦煌西边流过,敦煌党河东路是一条美丽的滨河路,河边有不少烤羊肉店。党河在敦煌河面宽约五六十米,走在河边抬头向南望便能看到鸣沙山的沙丘,一旱一露,对比强烈。中部的黑水河经过酒泉和张掖。北大河从酒泉穿城而过,汇入黑水河。张掖沿着黑水河修了几个湿地公园,张掖素有塞上江南的美名。黑水河边有几座城墙遗址,据考是宋、西夏时期黑水国的都城。南部的石羊河经过武威,往民勤方向,无畏地流入腾格里沙漠。三条大河孕育了河西四郡千年来的生息。

从瓜州离开高速,往南深入榆林河谷。榆林河也是疏勒河的支流,河水因两岸的榆树得名,茫茫大漠上,沿河的榆林、草地冲出了一条绿洲。沿河谷有东千佛洞、榆林窟、小千佛洞三个石窟。中秋后的第二天参观榆林窟,一清早第一个抵达,享受了一番河谷的清净,和贵宾游览的待遇。25、3、2 三个特窟让人印象深刻。

榆林河河谷

鸣沙山南北约30公里,从敦煌沿着党河向南,驾车在采石场跨过党河进入鸣沙山沙漠,可以看到鸣沙山南端沙漠和戈壁的交界处。鸣沙山西侧是敦煌市区,东侧被宕泉河割开,沙土石山上便是著名的莫高窟。

曾经的张掖(甘州)是“半城芦苇半城庙”,但60年代曾经气候变得干旱,芦苇地变成了荒滩,最近几年,河西走廊的雨水、河水又变得多起来,近几年修建了几个湿地公园旅游区。住的酒店便在湿地公园边上。也许是因为湿润一句,张掖的新建居民区是河西四郡最多的,为这湿地公园和黑水河,一排排三十层的高级小区在老城外围排开,古人逐水草而居,现代人也会更喜欢丰润的甘州城。

因寻访骆驼城和骟马城遗址,我沿着 G315 国道从张掖到玉门,国道上大货车排成队,驾驶体验并不那么好。但时而有岔路走进村庄,河西走廊都是大平原,高速、国道、省道甚至县道、村道都是平直的柏油路。河西走廊的土地极为干燥,路两旁的村庄多种植玉米、洋葱,9月是收获的季节,一车车的玉米棒子和洋葱从这里运往全国。这里的土地开垦或许还没有那么商业化,多数是围着已有的村庄,或许是水资源的制约,抑或是人口限制。随着河西走廊雨水变多以及农业技术、机械技术越来越发达,河西走廊变良田的梦也许不远了。

骆驼城遗址

祁连山

祁连山在青藏高原的边缘,河西走廊西南侧。

从玉门、张掖各有一条省道可以向西进入祁连山,因为时间原因,原计划从玉门沿S213经央隆乡深入祁连山的计划不得不放弃。最终选择从张掖,经肃南、野牛沟乡,进入祁连山。这是一条新翻修的省道,不同于古人进入河西走廊常走的扁都口,这里更加原始、寂寥。

从张掖七彩丹霞到野牛沟乡的100公里路是一次绝美的垂直气候带变化体验,两个多小时里,从戈壁上破碎的砂石地、被风化的砂石山,飞驰到到大片的高原草场、云松林间。九月的松林已经点缀上了彩色。

据说是焚风导致了这种剧烈的地理变化。南边潮湿的季风在祁连山的迎风坡上升降温,凝结成雨水,我们经过垭口时,9月的山上依然在飘小雪。风到达山顶后,沿着祁连山的背风坡下沉升温,变得干燥,炎热。迎风坡年降水量400-500毫米,背风坡只有几十毫米。这就导致平均海拔约1500米的河西走廊形成了荒漠草原带,海拔3200米的祁连山区形成了森林草原带。

野牛沟乡

祁连县城在祁连山腹地,老城是原始的伊斯兰教小镇,新城逐渐开始修建旅游设施。城东南的阿咪东索雪山和大冬树垭口值得深入探访。

从祁连山到青海湖,海拔几乎没有落差。离开阿咪东索雪山,翻过舒缓的牧场、抵达宽阔的青海湖。一路上牧场富饶,牛羊成群。青海湖湖面的海拔是 3200米,与祁连县并没有海拔落差。青海湖的气温要比祁连山里高五六度,但湖边毫无遮拦的大风又让体感温度下降不少。前一日在祁连县,天空还时不时下着小雨,到湖边时已完全放晴,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完美的日落和日出。

青海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