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 2022 年,深圳都笼罩在疫情的阴霾里。上半年断断续续的封锁,下半年政策似乎有所缓和。一整年都在省内游,粤北走了个遍,终于等到国庆节,壮着 “胆子” 也要出趟远门。
G331
从 2019 年开始,国家规划了 G331 和 G219 两条边境国家公路。G331 从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的城市辽宁丹东,途径最东边的城市黑龙江抚远、最北边的城市黑龙江漠河,再沿着北边、西北边的边境线,直到新疆阿勒泰。而 G219 从阿勒泰,沿着西边、西南边边境一直向南,抵达中国海岸线最南端的城市广西东兴。
西边的沿边公路 G219 ,我已经走过了从喀什到林芝的大部分路线,而北方的 G331 却从未涉足。所以本次旅途将 G331 丹东 – 长白山段作为东北沿边行的开端。
整个旅程都延续了好运气,在临行前24小时核酸,在第一天沈阳落地核酸,第二天在沈阳核酸后前往丹东,第三天从丹东进入集安,在跨省界处核酸,第四天进入长白山,第五天在长白山核酸,第六天返程。一路上凭借着24小时核酸加绿码,完成了在特殊年份的特殊的旅行。
G331 全长 9000 余公里,串联起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六省。在东三省的路段穿过长白山脉、三江平原、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同时,它途径北方所有对外的边境口岸,如与朝鲜通行的丹东口岸、集安口岸、长白口岸,与俄罗斯通行的图们口岸、珲春口岸、绥芬河口岸、密山口岸、逊克口岸、漠河口岸、满洲里口岸,和蒙古通行的二连浩特口岸、老爷庙口岸、红山最口岸,以及和哈萨克斯坦通行的吉木乃口岸。我们旅行的第一段,也成功打卡了与朝鲜通行的三座口岸。
边境小城
2020 年以前,丹东是朝鲜短期旅行团的集散地,从这里出发可以参加 1~4 日的旅行团,参观朝鲜新义州或平壤。丹东老城靠近鸭绿江大桥遗址,新城在南边新的丹东口岸。我们的酒店临近月亮岛,俯瞰鸭绿江,远处就是朝鲜的农田。三年过去,鸭绿江断桥两边的店铺多数已经关门,有些曾经是朝鲜纪念品商店,有些曾经是朝鲜菜馆。
英华山顶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是此行丹东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1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之际,整修了七年的纪念馆终于重新对外开放。从老城里的许多地方,抬头一望都能看到纪念碑竖立在山头。上山的路在英华山背后,开车爬上一段陡坡,新馆建成后在山顶开辟了一个大停车场。走过长长的坡道,再步行通过几十级楼梯,到达抗美援朝纪念碑脚下。纪念碑高 53 米,纪念 1953 年朝鲜战争胜利结束。天空下着一点点小雨,不用打伞,但雨水夹着风让人感到寒意,回头看,整个英华山被青松环绕。一些当年人民军和志愿军使用的装备整齐地码放在纪念馆背后,与青松一道静静地矗立在山顶。
相比于老牌旅游城市丹东的落寞,集安反而是此行让人眼前一亮的小城。
鸭绿江从长白山一路向南,G331 沿着鸭绿江一路向北,在即将离开辽宁时 G331 有一段分叉,老路沿着鸭绿江翻山,新路在更西侧远离国境线的地方大步向北。刚出发的时候兴头很高,沿着老路深入山林探寻了一阵子。离开丹东时还是一副夏末的景象,这里山上已经渐渐入秋。虽然正值国庆,但完全没有多少游客,即便是本地人也不怎么沿老路出行了,不宽的马路上出奇地安静,租的小轿车动力有些弱,唯有发动机声表示它在奋力爬过一个有一个山坡。这里的山和南方的丘陵相似,海拔不高,但延绵不绝。
山里路两旁不时会有些曾经的生活的痕迹,一个矿坑,一个废弃的厂房,一个依稀还在经营的渔场,一片成熟了却没有人收割的玉米地。
小雨一直伴随着我们来到集安。相比于老牌旅游城市丹东的落寞,集安反而是此行让人眼前一亮的小城。除了集安博物馆及周围的广场之外,整座城市几乎让人看不着精心构思吸引游客的痕迹。大片大片四五层的亮着灯的矮房子,一楼开着商铺、小食店透出烟火气。两天都在雨里赶路,身上总觉得凉飕飕的。相比于丹东的“国际化”,集安的饮食方式要单调许多,一半是烧烤店,一半是火盆店,火盆就是一种重口味的汤锅,直接用炭火加热铁器。










天池
从集安到长白山的路比预想的要更有意思。沿着 G331 往北,大路通往白山市,小路沿着国境走到了天池南入口附近。快到长白山的一段是林区的防火道扩建的路,已近傍晚,犹豫良久是开着租来的轿车沿着小路探索,还是退回大路。此时又刚好雨后,还有一些放晴的天光,便索性一路往前,看着背后的夕阳能指引我们走多远。林区的路两旁的树并不高,但茂密得看不透。不时经过一些小岔口,里头藏着经济作物园,有种人参的、有种蓝莓的。忍不住停下车拍照,这一点点天光下,每一分钟都很珍贵,又舍不得在此停留太久,生怕往前遇到更好的景色时,天光已经落下了。
到了长白山,登天池总是必须做的头等大事。早早赶到松江河站坐头班车,没想到班车在林子里慢慢悠悠开了一个小时。越靠近长白山,松树、桦树就越来越茂密。晚秋的桦树已经有黄、有红,松枝却还是青绿色。地上有一层掉落的枯黄的松针。树下灌木五颜六色。日光越来越直地透过林子,林子也愈发明亮生动。
等到真正的西坡脚下时,太阳已然高升。从大巴车换成中巴车上山,绕过几道弯,爬上几条坡,窗外是大片大片的森林,被直直的阳光照射得乌黑一片,已经看不出来山脚的路了。天池的山是光秃秃的。背阴处几摊积雪反射阳光,让人盯着看不了一会就得把视线收回车内。
上天池的千余步台阶很轻松,唯有寒风一直往脖子里灌得难受。在这一段来来回回走了三趟,10000步。前几日的阴雨一扫而光,整个天池都被照的碧蓝。看到了天池,此行的目的便已圆满。没想到在特殊的年份、特殊的假日里竟然还能完成一个不太真实的旅行,幸好生在南方、长在南方的人,看到的森林秋景是真实的,不爱示人却被我们饱览的天池也是真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