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的云南还没有进入雨季,沿着德钦往南,经尼农村到西当村的新路,一路行驶在在澜沧江干热河谷里,海拔从 3700 下降一千余米。站在峡谷东岸的高山上,远处就是雨崩村的入口之一——尼农村。与在金沙江边的小片葡萄园相比,澜沧江两岸的葡萄园、青稞地要葱郁不少,澜沧江西岸是云南高原峡谷最优质的葡萄产区。
从西当村西边山上的西当温泉入口进雨崩的徒步路已经修缮加宽,可以走越野车。但行车的经营权被云岭乡的一家旅游公司独占,白天用越野车拉游客进出雨崩,进山全程260元,出来200元。晚上雨崩村的村民用皮卡运货,但一般一天也只能走6个往返,客栈老板从村民手里租一辆皮卡从德钦县城拉满货物送到下雨崩要付1000元。如果要运送建材,又要额外付费了。旱季,越野车穿过扬起的尘土,让徒步翻进村的游客体验变得极差。若不是为了在南宗垭口的惊鸿一瞥(这里可以看到主峰卡瓦格博,在雨崩村里是看不到的),以后更多游客应该会选择从尼农大峡谷徒步进出雨崩。这个围绕着路和车的小循环里,修路的赚了大头,雨崩村的村民占了小头,游客的体验变得更差了,客栈老板也只能把运输成本加在商品价格里,转嫁给游客。路修通了的雨崩村,依然维持着一种“与世隔绝”感。
雨崩村沿山而建,村子分上雨崩、中雨崩和下雨崩,从下雨崩上山,到往冰湖徒步,要先花20分钟上山,住在上雨崩的人想去神瀑和神湖,也得先往下走到下雨崩。雪龙客栈在下雨崩村的最边上,是个安静的小房子。这个季节没有别的客人,老板的厨师也跑出去休长假了。住在这里安静惬意,炉子里24小时点着火,永远不缺热水。
神瀑离下雨崩不远,往返12公里左右,修了水泥路和台阶。但去神瀑的路并不像网上许多人说的那样轻松愉悦,头3km在林子里穿行,海拔没有太多变化,后3km几乎是边走边爬坡,尤其最后的1km路,要爬上一个土山,神瀑才突然出现在眼前。因为是旱季,神瀑的水并不大,但它的水量会随时间变化,时而大时而小,藏民有传说,只有善良的人在神瀑底下才能淋到神瀑的水。
客栈老板在雨崩村呆了9年了,只去过一次冰湖,却每年都要上神湖走走。许多游人来过多次雨崩,或在雨崩住了许久,却不知道神湖的景象。老板的经历让人好奇,便请了向导徒步神湖。
前一日徒步神瀑时,吹了大半日的大风停了,蓝天无云,是远途的好日子。先在树林里的登山步道爬了4km,说是爬并不为过。步道都是土路,海拔上升很快,穿过林子后不知不觉已经翻上了雨崩村旁边的一座山,海拔从下雨崩的2900米上升到4100米。林子里的土路在旱季还算好走,再过两月雨季来的时候应该泥泞难行。比起山顶的风光,上山的艰辛算不得什么。在山顶,面前是梅里十三峰,背后是白马雪山的群山。置身雪山之中,卡瓦格博触手可及。
翻过小山,沿着山腰往神湖前行,这是整段徒步中唯一一段平坦的傍山路,两侧是高山草甸,开阔响亮,还没到野花繁盛的季节,荆棘丛中零星开着白色、黄色雏菊。过了一个荒废的牧场,最后一段路有些艰难,需翻过一个海拔4300米的垭口,神湖就在垭口背后。随着海拔上升,体力也在下降。4月底气温还很低,路被大片大片的雪覆盖,稍不注意就会踩进大腿深的雪里。山上风很大,容不得多些休息,难怪老板说,爬神湖需要的是信仰。这段路并不长的路花了近一个半小时。
4月的湖边被冰雪完全覆盖。与许多高原堰塞湖不同,神湖是地下水涌出形成的。此时回到客栈,很难再用文字描述登上神湖的感受,但经过时间和记忆的沉淀后,这种感受可以用一种乐器——竖琴,完全表达。冰雪从山峰流入神湖,仿佛是竖琴的琴弦。如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悠扬的音律从湖中飘出,琴声像冰雪里上涌出的眼泪般的清泉一样灵动;如《公牛之舞》,琴声像峭拔的缅茨姆峰一样雄壮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