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到喀什的飞机要经停乌鲁木齐,清早从宝安机场起飞,迷迷糊糊看到窗外珠江入海口碧蓝的江水映着蓝天;天山北麓,雪山连绵不绝,离开乌鲁木齐不久,周围都变成了一望无际的黄土地,偶尔有光秃秃的山峰。
8小时的旅程里,断断续续看了些关于喀什的文字,有的把它写成充满异域风情的秘境,有的些许偏激,有的流连于维族姑娘,有的只管专情美食。饮食、建筑、服装、习俗,这一切多元化的因素在这里交融,皆因为这是祖国最西端的一片土地。我从来没认识过一个来自南疆的朋友,这一切模糊的印象,都只能等接下来几天去揭秘。
喀什噶尔
4月底到喀什,南方已经是夏天,喀什还在穿秋衣。走出机场航站楼,眼前是蓝天和齐高的胡杨林。机场不大,抵达的乘客稀稀拉拉的,有些人边等公交边更衣,有些人忙着耍手机报平安。喀什机场离老城很近,10 来公里的路上车很少,也没什么风景。喀什是广东对口援建地区,老城外,西边,南边的新城今天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市容,宽阔整洁的林荫大道,许多六车道甚至八车道的主路,都以广州的道路命名,开车经过,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进城路上,车里的人越来越多,但车厢里非常安静。机场进城的旅游专线会穿过老城中心,在有一小半的乘客在艾提尕尔清真寺都下了车,然后马上四散消失在老城中心密集的人流中。
喀什噶尔中,生土建的老式民居、清真寺、花园,依然大量保留,多多少少经过一些修缮,许多家庭居住在这些老房子里。老城也有许多重建的区域,新的政府大楼、广场、学校、商场。解放北路西边,艾提尕尔清真寺一侧更加原生态;而东边部分,大片区域被改造成了“老城景区”,翻新并刻意安排的商店、参观,让人略感遗憾。
老城西南角有家咖啡馆,维族姐姐亲自料理手冲咖啡,但老城里的咖啡馆,难免也经营茶馆。此外,还有几家传统老茶馆。喀什的年轻游客不多,想必也没有什么人抱着电脑在咖啡馆创作,老茶馆里更适合闲聊。
维族“少年”的作品
老城保留着喀什人原本的生活方式,也是孩子们的游乐园。傍晚,分不清多少家的孩子们都跑到街上、巷子里,追逐,游戏。去喀什前,许多人问南疆会很乱么?在喀什会紧张么?当你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时,一切顾虑、隔阂都被打消。
孩子们的汉语都不错,学校里已经普及汉语授课。许多支教的年轻老师来自深圳、广州。一个小孩的姐姐在西安念大学,虽然她才三年级,但她长大也想去更“远”的地方看看。老师们给孩子讲外面的世界,孩子们每天对着老城的一砖一石,听着老师的故事,也对外面的事物充满好奇。但孩子们的算数就不太好了,学校一年级8个班,二年级6个,三年级7个,四年级7个,五年级8个,六年级4个,每个班45~50个小朋友,那全校有多少人呢?拿小棍子算了半天没算对。
她的朋友看她拉着我说了许久话,也一起跑来,非要我跟他一起滑滑板车,好多年没玩过这些小玩意了,差点在孩子面前出丑。还是她弟弟的单车骑得最溜,一溜烟就超过了我的滑板车。他们两都说对方是自己最好的朋友,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因为他们的爷爷就是好朋友,爸爸也是好朋友,所以他们就是最好的朋友,以后“死了”也要葬在一起。
小朋友的口袋里总是藏着各种宝贝。左边口袋装着山楂糖分给我一颗,兔子玩具不舍得给我。右边口袋装着他最喜欢的小乌龟。乌龟最好的“朋友”是他的蜗牛们,但很久没下雨了,蜗牛很久没出来了。他告诉我,看龟壳底下的纹路就能知道乌龟几岁了,他的乌龟已经20岁了。我对此有些怀疑。给他们看了深圳雨后的大蜗牛,她们说大蜗牛比乌龟还要老。
小朋友特别喜欢拍照片,商量好每人拍三张。每个小朋友举起相机,孩子们就默契地在路边排成一排,孩子们的“浪射流”化作一张张底片,冲洗出来全是惊喜。
土豆焖鸡,两串小排,再来瓶大乌苏
也许是“时差”的原因,在喀什的几天里感觉日出仿佛就一瞬间,但白天到黑夜的过渡却很长很长。当南方的夜幕已经降临,昼长夜短的西边才刚刚到收工回家的时间,总在这时候就已感到饥饿。
在老城西北角有好几家老餐厅,烤羊肉、烤馕饼的店还在慢慢生着炉火,大盘鸡餐厅的老板刚刚摆出餐盘准备做生意。一天没好好吃饭,但老板规矩甚严,不允许一人食一整份大盘鸡,只能选一份大盘鸡拌面或盖饭。
狼吞虎咽吃下一碗,尤其钟情大盘鸡里的土豆。土豆和鸡是一种奇妙的组合,健身教练告诉我鸡胸肉和土豆一起煮,健康又营养,只是难以下咽;西方人却用它创造出了麦当劳、肯德基,炸过的鸡块和土豆条让人大快朵颐,但两者口感和气质相似,多了腻味;唯有新疆人的大盘鸡,土豆软糯香甜,鸡肉鲜香入味,加上青椒、洋葱的辣味恰到好处的点缀,热气腾腾的一大碗让人食欲高涨。吃完鸡肉和土豆,盘里剩下的是更美妙的东西——大盘鸡的汤汁,咸香不腻,渗入宽面条中,让人果腹的同时又回味了一番大盘鸡的美味。
吃完大盘鸡,滋滋的羊油烤出的烟气和香气笼罩着街道。点两串羊肉,摆两瓶大乌苏,继续沉浸在喀什的夜里。喝下几杯北疆出产的乌苏啤酒,脑袋有点重,肚子已经十三分饱,幸好喀什的羊肉不膻不腻,咬开微微焦香肉块,里面的肉质细嫩紧实,浸出羊肉汤汁。乌苏啤酒酒精度 4.5 度,俗称夺命大乌苏,后劲给力。
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啤酒还是红酒的品牌多,每到一个地方总要先找找当地有没有特色啤酒,仿佛旅行都是一次短暂的会面,无法把自己的肉身留下,记忆也总会淡忘,那就把味觉记住,以后靠着啤酒花和麦香再故地从游。夜里10点,夕阳的余光才彻底消失在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