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西行

又是一年春节,在深圳的过年,没有安排任何旅行。没有舟车劳顿,在熟悉的地方招待亲朋好友,春节过得轻松自在。

年前跟朋友一起去了一趟日本关西,短暂的旅行,在大阪待了三天半。寒冬到关西,避开了樱花季、红叶季的人流,匆匆看过奈良和京都。

上之乡

关西机场与大阪城隔海相望,从机场乘坐JR穿过长长的跨海大桥,大家站在车门的玻璃窗前,感受着透过玻璃照进来的夕阳与无处不在的清新的海风,朋友大声念着车厢里的广告,那些夹杂着的中文结合广告里的图片,也能让人理解个七七八八。

住处在机场附近的上之乡,一个几乎被淹没在一望无际的稻田和日式别墅里的小镇。列车缓缓驶入日根野站,从和歌山县到大阪的路上都是这样的乡镇,上之乡实在没有什么特色。也正因为镇子的一切与想象中的日本的马路、房子、穿短裙的女生都不太一样,它更显的平凡、真实。

上之乡 JR

记忆就是这么奇怪,一些反复在脑海中想象的场景真正遇见时反而不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但平凡的细致的小事却总能不断想起,就像JR车厢里招聘药剂师的广告,就像日根野车站门前的7-11便利店。
这里的7-11与国内到处可见的并无大差,但店里的关东煮和炸物,足够我们打发等待客栈老板的时间。

车站外斑马线前独有的布谷鸟鸣——后来才知道,这些红绿灯的提示音就像7-11里标准的快餐食物一样遍布日本——快慢不一的鸟叫声像一群小鸟站在头顶的电线杆上,不紧不慢地提醒你可以过马路了,明明要快步走过斑马线,却停下脚步慢慢聆听这些悦耳的鸟鸣。

上之乡,大阪

上之乡,大阪

烤肉

在飞机上已经把日本美食在脑海里过了一遍,但真要把那些美味都尝试一遍,怕是在关西呆一个月都不够。

上之乡离纪伊半岛的和歌山县不远,在县城中心随性走进一家烤肉店,一楼已经坐满了食客,大家围坐在火红的炭火周围饮酒聊天。我们被安排在二楼的三张大桌,服务员不懂英语,用菜单比划着点了许多牛肉,大家在啤酒、梅酒和清酒中做不出选择,索引乱点胡喝一通。说日本的烤肉无与伦比的好吃,是一点都不矫情也不夸张的,难得的是价格并不比国内大城市的烤肉店高。

法隆寺

关西地区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整个京都的古建筑、整个奈良的古建筑都是世界文化遗产,而位于奈良西边的法隆寺却是独立成为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日本最早的世界文化遗产。

乘坐JR在大阪天王寺换乘前往奈良,法隆寺在奈良的前两站,特意把它放在奈良之前参观。法隆寺站在斑鸠町,这里虽然离大阪、奈良都很近,但和上之乡一样,完全脱去了大都市的气息。从车站步行到法隆寺要半个小时,南北纵贯斑鸠町。避开主干道,狭窄的巷子两旁都是日式庭院。路边有便利店,也有章鱼烧和大阪烧的小铺,明快的阳光下,边走边吃的的感觉非常好。

法隆寺建筑群很大,从南门进,西院的门票有些贵,没舍得进去,绕着围墙远远地看着。沿着参道往东,大家默默地踏着碎石子前行,周遭的古意让人内心十分平静。

东院梦殿,法隆寺

梦殿是东院的核心,供奉着圣德太子的等身佛像。除了兴建法隆寺,圣德太子在日本弘扬中华文化、广传佛教,是日本历史上几乎没有争议、让日本国内国外的人都非常尊敬的人物。

东院的枯山水简洁宁静,与四角的樱花树一道守护着梦殿与圣德太子。

奈良公园

中午时间到奈良,天气由晴转阴,刮起了风。奈良站十分热闹,与各国的游人一起步行前往奈良公园。

拉面馆,奈良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奈良的文化财大多在奈良公园里,但公园最知名的是漫山野生的鹿。传说中,这些野鹿是春日大社的使者。

远远地还没走到公园大门口,两旁已经能见到三两的野鹿在路上肆意行走。手里拿着几包鹿饼干走进草地,马上就有鹿围上来轻轻拱着我的手。公园外的这些鹿已经完全熟悉了与人类的相处之道。

走进公园深处,林间、湖边躺着许多落单的鹿,有些在打盹,有些沉思状盯着走进它们的世界的他们的游客。在他们的注视下逛公园,又是另一种感受。

奈良公园

奈良公园

公园里有个小型博物馆,展出了许多奈良作为古都期间的书法绘画作品,其中一幅长卷生动地记载了春日大社的春祭活动。相比法隆寺的超然世外,奈良公园里的东大寺虽然更加宏伟壮观,但游人实在太多了,没舍得门票,又当了一次门外汉。

从东大寺往北边若草山上走,游人越来越少,他们只知春日大社、东大寺,却不晓得奈良公园最妙的景点就是山上的二月堂和三月堂。

二月堂,奈良公园

二月堂,奈良公园

二月堂,奈良公园

院落份外安详,路边有溪水从山上流下,若不是这潺潺的水声,或许会让人觉得过于冷清。沿着神道爬上二月堂,楼梯并不长,山坡顶上的二月堂可以俯瞰整个奈良。

阴了一下午的天开始放晴,平阳斜照在堂前,木色透着金光。

二月堂,奈良公园

三月堂在二月堂背后,二月的奈良想必跟现在一样没有生气,三月就不一样了,春暖花开。三月堂很小,大片的碎石路盖满了苔藓,为冬日奈良保留着一丝绿意。

三月堂,奈良公园

从三月堂出来,还想去若草山上看看,远处的草地更安静,更空旷。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若草山烧山活动,大片的黄草地会在大火中化为灰。但天色已经渐暗,身上也感到寒意,若能温上一壶清酒暖身,或许还能坐在堂前对着日落的方向看看奈良。

奈良公园

奈良公园

兜兜转转往公园外走,经过东大寺,寺院已经闭门谢客,太阳也已落到枯枝下头,天色渐渐变蓝,公园一片寂静,不得不加快脚步。除了几辆汽车擦身而过,就没再看到其他游人。走了一段没有鹿的路,幸好夕阳一路陪伴,终于回到了大街上。天也全黑了下来。

奈良

从奈良回大阪的列车一路飞驰,两座城之间几乎都是小镇或工厂,不时有霓虹灯照进车厢,映红乘客们因疲惫而低垂的侧脸,我们靠着小睡了一阵,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车厢里只听得见车轮压过铁轨的声音。报站的日语不太明白,但最多人下车的地方一定是天王寺站了,再换乘一次就到了大阪市中心道顿掘。

穿着羽绒服仍觉得冷,道顿掘拥挤的街道让人没法甩开脚步把身上走暖和,拐进一个有些冷清的小路,没想到路上的餐厅不少。我们都不热衷于各种游记上推荐的百年老蟹,随意找了家食客不少的刺身店,大家围着厨师和各种生鱼,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部位,等师傅切下端上桌。刺身,清酒,以及刚炸的天妇罗铺满小桌子,十分满足。

京都

与许多人第一次游关西一样,第三天早早出门去京都。从上之乡出发,到京都的路比奈良稍远些。

JR 梅田站,大阪

京都很大,把几个景点揉在一天难免囫囵吞枣,今天只打算在东山走走,看看清水寺,走走小径,穿过园山公园,再往北路过几个寺庙。

京都站门口有公共汽车前往清水寺,等车的队伍很长,好不容易挤上车。大家都在离清水寺有段距离的地方下车步行,古老的清水寺参拜道两旁早已布满了各种工艺品店,在一家手工印染店里选了一条蓝灰混染的围巾。

清水寺外,京都

清水寺前,又一次当了舒国治笔下的“门外汉”。清水寺往北,穿街走巷几条小径小有古都的韵味,可惜如织的人流和细声吆喝的商贩让人败兴。两位“艺伎”(应为游客扮演)从身旁走过,顺着她们来的方向走,我们误入了正法寺。

东山,京都

正法寺在山顶,颇有一幅与世隔绝的姿态。寺院门前是一座神社,清净的半山腰长眠着许多先人。寺门敞开,但早已没有了香火和人迹。轻踩在寺院的石板梯上,虽然知道院里并没有人在酣睡,却生怕自己踏出的脚步声打破这份宁静。

东山,京都

山脚下的石塀小路也有韵味,素雅曲折,不时有人专程走进来认真拍照。从小路再往北就是园山公园了。在公园旁的咖啡馆里,透过桌旁的飘窗可以窥探公园池景。

园山公园,京都

青莲院

从北门离开,正对着园山公园的北门有两颗桃形的情侣树。沿着神宫道继续向北,右手边是京都最大的寺庙知恩院。知恩院对面有座私房菜馆,低矮黝黑的院墙,不起眼的木门,馆子专注各种豆腐,只提供八道豆腐的定食。路两旁古树苍天,偶尔路过的本地人,看到我们在拍树,也会停下来好奇地观察我们在拍什么,拿出手机留下美景。天天生活于此,习惯了春夏秋冬的人,反而容易忽略这些身边的美景。

神宫道,京都

拜访青莲院青莲院纯属无心之举。青莲院在知恩院北边,神宫道上一条长长的楼梯通往寺院大门,院子的地势比马路高出一截,半掩的院门吸引我们推门入内一探究竟。

门里的景致与神宫道完全不同,神宫道上的古树多是樟树、榕树,而院子里却多是精致的小树。院子里,有个小门透出微光,一棵还没落光的小树,春花秋叶,原本都是一瞬间的美景,在这雪白的门厅前,却似一幅画一样被永恒地定格在底片上。

青莲院,京都

脱鞋赤脚走入厅堂,青莲院的大部分房间都开放参观。穿过狭长的走廊,推拉门后是一个约60平米的茶室。茶室里光线昏黄,宁静和谐,装饰十分简单,除了跪坐饮茶的席子、小桌、茶具和一些装饰品外,空旷的茶室里别无他物。推开玻璃有木制的脚踏板,一对情侣坐在玻璃窗边,窗外的园林,也是茶室的一部分。

茶室是日本禅文化中,体会 “侘び” 与 “寂び” 的地方,大体是指感受不完美的、老旧的美与心灵寂静。虽不懂茶道,但身处这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茶室里,坐下来静想一刻,还是能临摹出一些朴素安静的文字。

青莲院,京都

通往园林的出口放有一个天然石头雕凿而成的石阶,茶室周围长满苔藓。园林里种有许多松树,松树有纯洁之意。池水泛着蓝色,纯净蓝表现出冷静与安详。青松、蓝池与茶室相映,淡雅的气氛营造到极致。

大池子里没有鱼,但旁边却有一个小池子,上水口是山上流下的清泉,出口通往茶室地下,活水中养着几条锦鲤。大概因为,只有这小池子的水才是完全地清纯去污,才容得下这一池子锦鲤。

青莲院,京都

青莲院,京都

青莲院,京都

绕过清池,有一条小径上山,半山隐藏着另一个小茶室,原木建造,融入山林,茶室置有石灯笼,黄昏,灯已点亮,透过绿植,隐约有寺院的主人在房中品茶。山顶用木头修了一个小平台,俯瞰青莲院。黑瓦屋顶反射着黄昏中的天色,仿佛覆盖着一层白雪。

青莲院,京都

青莲院,京都

太阳落山,在青莲院里呆久了,冻得有些麻木,但我喜欢那种冷冽的感觉。离开院子,搭公交车回京都站。京都的一天,像是看了一场5个小时的电影,同源的文化,迥异的城市与人文。待春暖花开时再来,尽可以坐在青莲院的茶室外,慢慢看夕阳落日,看春去秋来。

京都

小玉站长

最后的半天,没有特别的计划。从和歌山县搭贵志川线电车去看小玉站长。关于小玉站长,网上已经有许多介绍。第一任站长2014年离开了,接任的叫二玉,依旧是一只胖大白花猫。

贵志川线从和歌山站开出,这条古旧的电车线路在密密麻麻的木房子中穿行,近的时候仿佛伸手就能碰到房子的窗户。行不多远就有一站,方便周围的人前往和歌山站换乘快车。

贵志站是一个安静的小站,抵达的时候竟然碰上了来自台湾的旅行团,他们也是专程来拜访二玉站长的。

二玉站长睡在一个玻璃房子里,不太理人。隔着玻璃,突然觉得,一只猫每天都要在这间宽敞无聊的“办公室”里呆着,等着可能来可能不来的游客,真是太可怜了。

贵志川线

贵志川线草莓列车

贵志川线玩具列车

贵志川线玩具列车

从奈良回来的晚上,与客栈的房东,斟杯梅酒小聊了一夜。原本想在游记里写写对小镇生活的感悟的,但又觉得现在所有对小镇的向往和臆想都源于别人的文字和口述。

虽然已经开春,北国的寒夜依然冷冽,在北京的酒店里写下游记。感谢一些朋友的照顾,让我有机会能在如此早的时候便偏离从前三点一线的轨道,去体会那些从前我从未去过、却一直向往的角落。

愿新年里,生活有些改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