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行:十四个日出日落——阿里大北线游记(下)

离弃城市的喧嚣,走进广阔的高原,让无限的爱与思念在无数次框取中释放,凝固一祯祯绮丽的影像,刻录着所有的情感,呈现给到过这或还没有来的朋友。

9.29 《天路从这里启程》

古代的印度人为什么会知道神山冈仁波齐呢?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河流。藏族的河流都源于雪山,而冈底斯山脉分别衍生出马泉河、象泉河、狮泉河和孔雀河,分别汇入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

离开塔钦,一开一路向西的219国道,开始向北,进入阿里大北线。柏油路没有了,不变的是左右两侧延绵千里的山脉,不变的是枯黄的草原,不变的是神圣的湖水。

一上路就遇到了点小插曲。塔钦的加油站没有油了,其它司机告诉我们只能到南边的普兰加油。两位师傅商量后无奈前往普兰。塔钦到普兰来回160公里,我们的Land Cruiser 4500百公里15~20个油,当地#90汽油¥9.85/升,这一来一回要浪费两三百块钱。普兰是中尼边境上第二大贸易城市,仅次于樟木。县城建设得很好,有几个集贸市场可以买到尼泊尔商品。在普兰加满油,主副邮箱共150升,再次启程。

走土路翻阅冈底斯山脉往北,看来昨晚下了雪,冈仁波齐的气候变化莫测。

路上,遇到好几拨转山下来的藏人。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人,日行百里是常事。他们前些天转完山,再走几十公里山路回家,如果能碰上大货车,可能能捎上一程,否则只能靠双脚走过这些崎岖的土路。

走在羌塘大草原上,司机想找个牧民的帐篷给我们买些羊肉,找了几家都没有杀好的羊肉。

终于,在一个藏民家里,有刚杀的小羊。师傅赶紧找牧民买了2斤。图中正中间就是我们的师傅在切羊肉。

藏民老妈妈一直在专心地毯,只让我们自己切羊肉。

羌塘草原的风景很大气

中午在亚热镇吃饭,与其说是镇,不如说是村。一下车,就有小孩子涌上来找我们要铅笔、零食,有些无奈。

中午饭在藏民家吃,一个大屋子,里面有人打麻将。

中午饭是青椒肉丝面+荷包蛋,味道一般般,不太像之前几次在藏民家吃的面。

下午继续上路,翻过了冈底斯山脉,苍塘草原平缓的土路,大伙也不那么难受了。这种路上,越野车能以80KM/h的速度飞驰。

突然,师傅急刹车,摇下车窗,原来路边有几只旱獭。旱獭是草原上种群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无数地洞就是它们和田鼠留下的。这个季节的旱獭跑起来都扭着肥嘟嘟的屁股,要积攒脂肪过冬。可惜我的35mm镜头无法不捕捉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走了不多久,又捡到两头草原狼,正当我们疑惑着狼为什么会这个时候单独行动时,再不远的前方又发现了一群藏黄羊,看来狼群也盯上了它们。在青藏高原,藏黄羊的数目远多于藏羚羊,在羌塘大草原上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由于早上加油耽误的2个多小时,赶到仁多已是晚上9点。仁多乡人不多,狗非常多。漆黑的村子里,去趟厕所都可能不小心踩到熟睡的狗。藏区的狗很怕人,只要对他们凶一点,马上条件反射似的跳起来跑开。

在仁多住藏民的客栈,8人间,没有热水和厕所。门外有冷水可以洗漱,厕所靠墙角。

9.30 《中秋明月》

今天是中秋节,从仁多到措勤,300多公里土路。听说措勤订到了很好的宾馆。从札达出来,大伙已经3天没有洗澡,对热水的渴望超过一顿热饭。

进入仲巴境内,第一个错,仁青休布。湖边的半岛和岛上的石头,像一头躺着湖边的小狮子。

路上有藏民要求搭车,但我们的越野已经坐了5个人(包含司机),实在没法把他们带上。在阿里,摩托车和拖拉机是牧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去远点的地方就只能在路边搭车。

仲巴县的盐湖很出名。虽然高原上大部分湖泊都是咸水湖,但真正含盐量很高的并不多。仲巴县境内的好几个盐湖,湖水在日光暴晒下结晶成盐,整个湖面白茫茫一片。

看到盐的小猪,你这是在干嘛……

盐湖边的村子都靠盐矿为生,堆成山的粗盐放在路边,等着装运到日喀则去提纯,出售。司机在这似乎有熟人,停下来休息了很久,跟村民聊天。司机让我们带了一块盐巴,说这个盐巴做菜特别好吃。村民的藏式服装很漂亮。

中午到一个镇子午餐,还是面条。不过想着晚上在措勤也许能大餐一顿,心里稍感安慰。

下午的景色依然不错,有些重复,有些单调,刚好好好休息一会。早晨的颠簸让大家有些疲惫。

远处的镇子就是措勤。

到的很早,司机决定先加油。高原上,汽油是稀缺的资源,如果明天一早没有油,我们就只能等到下午再走,或者到隔壁镇子找油,后者在大北线上几乎不可能。措勤#90汽油的价格还是¥9.85/升,远高于内地。

这里挂着的空桶子是给藏民带回家给摩托车、拖拉机加油的。

晚上住在顺达宾馆,标间,房间没有热水和洗手间。这低于大家的期望。酒店有女生的淋浴间,但我们到时热水坏了。大家到外面寻找澡堂。镇子上的人说,整个措勤只有3个地方可以洗澡——顺达宾馆,机关澡堂和一个小旅馆。我们决定分头去澡堂洗。澡堂很贵,30元/人,而且是太阳能热水器。水很凉,只能凑合着冲干净身体。

晚饭吃得很丰盛,买来了青稞酒,拿出带来的月饼,对酒当歌,过了中秋。

饭间,师傅告诉我们文部南村的电话信号断了,这两天都联系不上。本来订好的客栈,怕被别人抢了,明天有一辆车得5点出发,去占客栈。我,小猪,也云,阿才,决定坐车先去。看来今晚又睡不了好觉了。

10.1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凌晨5点出发,把速干毛巾落在了措勤的顺达酒店。

越野车在漆黑中上路,黑夜里,刺仁师傅带着我们边走边找路。在草原上,虽然大方向没错,但同一个方向可能有多条小路,走错一条,错过一个路口,可能就得多绕几十公里。就这样,我们比预计的路多走了70公里,终于在上午10:30赶到了文部南村。我们是当天第一支到达文部南的车队,顺利地租下了这里最好的公主客栈。我们到时,前一晚的客人都还没有离开。

客栈是一座2层的小楼,一层二层都住人,二层的露台上能够看到当惹雍错、达果雪山的全貌。美丽的海景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客栈的二楼风景很好。摆上几张板凳,可以惬意地欣赏一切美景。

不多时,第二支车队来了,二层东西两头的四人间被我们租下,他们只好要了中间的八人间。

中午,公主客栈的主人给我们煮了青椒肉丝面,这已经是特殊待遇了,在这所有客人都得自备肉菜,自己做饭。客栈的主人曾是部落的公主,现在由她自己经营这个客栈。

午后,大家一起在露台晒太阳,赏湖光。

也云坐在露台上玩iPad,放学的小孩跑来跟我们打招呼,要糖果。

大家决定一起到“海边”走走。从”海景房”到当惹雍错,看似短短的300米,实际上却远远不止。当惹雍错在雨季过后湖水会褪下很多,留下一大段鹅卵石石滩,需要走过约1公里起起伏伏的石滩后才能到湖边。

在湖边,我们遇到了一直非常可爱的小灰兔,它不怕人,小猪坐在它旁边,看着它吃草,蹦蹦跳跳,一点也没有在意我们的存在。

回到客栈已经2点,休息半晌,正准备去村里买羊肉,我们的第二辆车也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断后的部队终于和中央红军会合了。后车带来了水果和肉菜,他们在路上已经买了小半只羊,十几斤羊肉,加上昨天买的萝卜、青菜,足够我们饱饱地吃两天了。

今天是农历十六,昨天十五,在藏区是不能杀生的。

离晚餐还有些时间,太阳开始西斜,我和李邵华斯基分头进村“扫街”。不多久,发现一家藏人在搬砖回家砌墙。篮球大的石块,男主人从土里刨出来,再装进斗车,运回百米外的家里。和上泥浆,砌成院墙。为了拍张自然的照片,只能放下相机,过去帮忙,运了大概三车后,主人也累了,大家一起歇下来“聊天”。他们普通话不太好,只能断断续续加上手势交流。这张照片里,就是藏人夫妇。

这是他们的小孩,躲在一遍玩石头。

换上RDP3,这种反转片的色彩太迷人了。

道别他们,在村里遇上另一拨可爱的小朋友。他们都在念小学,四五年级,能够顺畅地用普通话交流。看到我要照相,他们自觉地摆了一个非常可爱的POSE。

下午的当惹雍错和达果雪山,真是绝美。

文部南村用的都是雪山融化的雪水,政府修了引水渠环绕着村子。再用水管接出几个取水点,这就是一个。前面的是突然闯入镜头的越野车,又一组驴友来了。

回到客栈,发现大家已经开始准备午饭。加入了削萝卜的队伍,藏萝卜比内地的大白萝卜要小得多,有点形似凉薯。切成块的萝卜要先炖一遍,倒掉顿出来的水,因为藏萝卜有种苦味,必须把苦味煮掉。第二遍,放入羊肉、大料、萝卜,霎时间香气四溢。

隔壁的队伍被师傅坑了,他们没有带肉菜来,只带了鸡蛋、火腿和方便面。他们的师傅说村子里什么都有,但他们在村里什么都没找到的。他们拿4个鸡蛋跟我们换了一点青菜,简单地做了晚饭。

再看我们的晚餐,上张手机拍的照片,每看一遍都流口水。在公主客栈,所有菜都得自己炒。刺仁师傅发挥个人魅力,让大公主帮我们炒了几个青菜,味道很好,我们也给公主还了一大碗羊肉汤。

晚饭后散步,遇到一个小扎西,16岁,在尼玛县上初三。他还有一个姐姐,在拉萨上高一。他每周从尼玛县回村里一次,现在国庆放假,一直待在家,来公主客栈帮忙打理。除了到客栈打零工,他还常做想到带游客转湖。当惹雍错转一圈要6天,沿途都住在湖边的村子里。文部南村有小学,但要上中学只能到尼玛县城,成绩好的学生会去拉萨念高中。尼玛的中学里有许多外省的汉人老师来支教,而他们去尼玛上学的外乡人都寄宿在老师家里。

聊了没多久,旁边一群小朋友突然打起架来,像个小大人一样的扎西赶忙过去把小朋友们拉开。

快到日落的时间了,去湖边看日落。一路上碰到几只出来吃晚饭的小羊,被凶神恶煞的小猪吓得灰飞烟灭。自己没抢到羊肉没吃饱,也不让人家小羊们吃饱。

湖边有人扎帐篷,是没住上客栈的人。看着他们单薄的帐篷,还扎在湖边,难免担心他们半夜会被风吹死。

在湖边没再遇到下午那只小灰兔。日落很美,湖边一圈的雪山上,每座山峰都有金顶。

在湖边捡到一颗心形的石头,给它拍照留念后,把它还给了圣湖。

夕阳下,给某人拍了一张剪影。

客栈不远处有一个小舞厅,专供村民们唱歌跳舞,一直传出动听的藏族音乐。这样原始的村子里居然还有时髦的娱乐场所。

晚上在房间,拖拉机大战,时间过得很快。第二天继续在村子里修整,所以睡得比较晚,希望没有吵到别人。

10.2 《星期天》

今天就像平日的星期天,不用坐车,不用赶路,不用挨饿,也不用挨冻。睡到9点,任凭外面拍日出的人怎么叫喊怎么引诱,都待在被窝里懒懒地睡觉。睡到10点爬起来,刚好赶上早饭。公主客栈的馒头非常好吃,老面发制的馒头,劲道口感好。

上午继续去村子里瞎逛,文部南村很大,由一个大峡谷将村子分为两半。几座客栈都在西边,西边的房子较破旧。东边的房子豪华很多,也许有钱人都住在东边。

村里的小学在西边,离我们客栈不远,今天是国庆节第二天,但学校照常上课。他们在11月底大雪封山的时候就会开始放寒假,一直到来年3月,所以上课的时间并不长。

学校现在只有一座平房,有一到六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这是图书馆,也在这座平房里。

边上正在建的是教师宿舍,以后来这里上课的老师没人都能有一个单间。仿佛能看到在不远的未来的院子里,推开这扇门就是一个小院,里面住着许多老师,学校的师资问题也不再让人犯愁。

在学校外边的菜地,我们找村民又买了几个藏萝卜。照片里这条水渠就是政府修的引水渠,把雪水从山上引下来,水渠穿过村子,饮水灌溉都可以使用。

你们找到那只顽皮的小猫了么?

这是村子里的另一家客栈——珍珠旅馆,刚刚买东西回来的主人热清地请我们进去看看。

路过一户人家,主人笑的好灿烂 :-D

每个人都对我们那么友善。

老妈妈,孩子和他妈妈,太阳下一切都是这么和谐。

在西边村子的尽头,女主人正在院子里晒萝卜干。

峡谷很大,将村子一分为二。

走到村子东边,遇到阿才,他带了糖果给小孩子们。

村民的摩托车特别可爱,像是一只小老虎。

老妈妈在洗青稞,地里收来的青稞会参杂着泥土和小石头,需要清洗,筛去杂物。

在一块地里,遇到一对父子在挖土豆,才哥热情地帮大爷挖起土豆来。我们边聊,他边挖,不知不觉堆了两斤小土豆。大爷的儿子在拉萨大学念书,汉语极好。他家在村子里开了个小卖部,有40多头牦牛,500多只羊,可谓富甲一方。文部南村全村只有5位大学生,他是其中之一,学藏语专业。

这个大卡车就是土豆大爷家的。卡车后面是他家的小商店。

村子里还在使用原始的方式洗衣服,由人站在脚盆里踩啊踩。

从峡谷东边回来,打算从谷底跨过小溪。村民都在上游踩着石头过河,小猪屁颠屁颠地下游准备通过。果然不出意外地掉进了小溪里,我们只能拖着水淋淋地猪蹄回到客栈晒鞋子。

中午大家偷懒,继续让公主给我们煮面条。隔壁的队伍买到了一些青菜,我们白菜换鸡蛋的美梦破灭了。

下午在客栈睡觉,一个慵懒的午觉可以让体力完全恢复。晚饭的羊肉比昨天更多,想找些青稞酒。找了几个商店都没有酒卖,正在我们纠结时,一个跟我们关系很好的小卓玛告诉我们村子里村长不允许卖酒,她带着我们找到一家偷偷卖酒的商店,把买好的酒藏在大衣里面带回来。路上遇到了她的小姐妹,紧张的卓玛紧紧地抱着青稞酒。

晚饭继续萝卜炖羊肉,更多萝卜,更多羊肉,加量不加价。四菜一肉,馋得别人不行。

晚上天空出现了银河,可惜没有带快门线,无法锁死B门。几张曝光2分钟的片子都糊了。

10.3 《桃源文部南》

早上起来,想看看当惹雍错的日出,却发现一大片乌云遮住了半个湖面。

早饭公主给我们用土法熬酥油茶。文部村的酥油茶比之前在县城里喝的要香,牛腥味也没那么重。

早饭后,离开当惹雍错,向山那边的文部北村前进。今天到尼玛县的路程很近,不到200公里,路上可以尽情地挥霍时间。

翻过山首先看到的是当琼错,它比当惹雍错小很多,湖边有很多浅滩,越野车在浅滩里涉水穿行很刺激。早上的那片乌云似乎一直跟着我们,来到了当琼错上空。

师傅从文部南村带了一个小卓玛上路,她要搭车到路上的某个镇子。停车时,两个师傅围着卓玛说话。

有人说,“当琼”就是“第一出现”的意思,也就是说历史上的当琼部落,就是第一出现的部落。 还有人说,“当琼”就是“当让琼宗”,意思就是“大鹏鸟的城堡”。“琼”就是大鹏鸟,在苯教中被供为神。

当琼错旁的无名雪山。

湖的北边,就是文部北村了。当琼村依山而建,背靠雪山,面朝当琼,当琼寺建在村庄最高处,雪山、寺庙、村庄、圣湖的布局,天衣无缝,不可多,也不能少。

我们到当琼寺时,寺里的僧人正在大殿里讲法。他们脱鞋走入大殿,顺时针绕行一圈,并向大佛行李祈福。当琼寺里的长明灯。

从当琼寺的顶上可以俯瞰整个文部北村和当琼错。

在西藏,除了政府机关外,党员的家也会悬挂挂国旗。

村里的另一户人家,房子和湖景很和谐。

下午3点到尼玛县。“尼玛”在藏语中是“太阳”的意思。远看新县城很大,有一条繁华的街,但我们只订到老县城的一家家庭旅馆——诚意旅馆。县城的豪华宾馆:尼玛宾馆、武警招待所、粮食局招待所都被订满。我们住8人间,房间还算干净宽敞,老板果然很有诚意,给我们准备了3个大插板,而且房间24小时供电,饮用开水充足。

到了县城后,午饭晚饭一起吃了。吃饭的川菜馆二楼是个招待所,无忌的团队住在上面,他们也只订到这种家庭旅馆。今天3号,10月1号从拉萨出发的队伍,经过纳木错、班戈县后,今天刚好到达尼玛;10月6号到达拉萨的队伍,今天也该在尼玛落脚,所以今天的尼玛住宿必须紧张。

武警招待所对面的干洗店有淋浴,4个单间,2个双人间,可以同时洗8个人。15元/人,锅炉供水,比措勤县的好很多,水量充足够热。

晚上在房间继续打牌,旅程快结束了,大家都很兴奋。

10.4 《高原明珠》

从尼玛出发,又遇到无忌的队伍。9俩Land Cruiser驰骋在草原上,真有打仗的感觉了。

让你驾驶一辆4500这样飞驰,谁能没有血脉喷张的感觉!

路上经过达则错、无如错,都没兴致拍照,一路对这样的湖景已经审美疲劳了。没有雪山相伴、没有传奇故事的湖已经激不起兴趣。恰规错一张,这个好像子母湖的错,还是很有特色的。

一路无精打采,直到我们遇见了色林错。

它浮在地表之上,象雨后树叶上微鼓的水泡,故名“高原明珠”。藏北有大小湖泊近千,色林错是其中面积第二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第二大湖泊,第一大湖泊是它以南的纳木错。它的藏语意思是”魔鬼”湖。湖水能见度极高,站在山上俯瞰,湖水清澈见底。

一张由8张645拼接的全景。

全是松软而不坚实的黑灰色砂地,车开起来几乎没有声音。湖水千百年来一直在退缩,形成一圈圈的湖岸线。

离开色林错,继续向班戈县走,路上遇到一个五星级厕所。这绝对是高原上的一朵奇葩。

全程都没有机会靠近牦牛,拍一张牛喝水的照片~~

下午4点到班戈县,县城外的班戈中学有模有样,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球场,一应俱全。初中、高中分开,到底是离拉萨近了。

在班戈入住天湖宾馆,标间,酒店一楼有一排淋浴间,大家兴奋坏了。晚上在班戈的“一品香”吃的,看起来是镇子上最旺的一家,等了40分钟才上菜。

晚上舒舒服服地洗了个热水澡,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了。

10.5 《最后一站》

神湖纳木错是本次旅程的最后一站了,14天的旅程,过得很快。从班戈到纳木错,全程柏油路,只要3个小时。

在纳木错之前,经过巴木错。它在念青唐古拉山北边。弯弯曲曲的道路通到湖边。

湖边的有个很大的扎着经幡的玛尼堆。

离开巴木错,在车上,失焦的效果让色彩诡异的迷人。

纳木错,特别是扎西半岛是很成熟的景区,国庆期间每天接待上百辆大巴。景区门票120元,景区内商店、饭店、旅馆一应俱全,各种小贩不计其数。如果是拉萨到纳木错的一日游,在高峰期到达纳木错,只能看人,看不到湖。

中午到了那,入住神湖纳木错客栈,客栈的餐饮很贵,在附近找了一家川菜馆,岛上的消费水平实在不低。为了保护环境,扎西半岛上的建筑都是临时板房。客栈的标间180一晚,也是板房,隔音很差。客栈本身没有厕所,只能在外面解决。

睡个午觉,去扎西半岛转山。半岛不大,这种转山适合初级游客,一圈大概1个半小时。半岛风很大,很冷。湖边很多玛尼堆,在西藏没有留下一个玛尼堆,实在遗憾。

快转完的时候,发现一头牦牛悠闲地走在草地上。夕阳下照在它身上特别神奇的感觉。

转山途中的小猪。

太阳快下山了,走上扎西半岛的山上看日落。虽然已经下午7点,旅游景点的人数依然超过想象,观景台人山人海。

山上很多经幡,都是小贩帮游人扎的,一张10块钱。经幡在大风下非常壮观。

拍夕阳的地方人很多,等了一会就离开了。

半岛的晚上完全没了白天的喧嚣。晚上没有什么活动,睡得很早。客栈人太多了,热水供应不过来,晚上吃饭的饭店好心地给了我们一大壶开水,可以奢侈地洗把脸,烫个脚。在旅行中,热水是比食物、钱都要珍贵。

10.6 《回到拉萨》

纳木错到拉萨只有380公里,但一路限速,需要6个小时左右。由此可以想象拉萨-纳木错一日游是多么辛苦。

离开纳木错景区时,看到一群马在奔腾,这些白天被栓着供游人骑着绕湖的小马们,只有清晨才有自由。远处是念青唐古拉山。

拉萨-纳木错的公路上开始修收费站了,看来以后不单景区要门票,过路也得交钱。收费站旁边是临时检查站,这条路上有四五个临时检查站,检查站会查限速条和身份证。

公路与青藏铁路并行,壮观的铁路桥。

路上遇到了几趟列车,飞驰在唐古拉山下的列车让人印象深刻。货车都是双机重联的NJ2担当,客车却是三机重联的NJ2。估计是为了安全考虑,三机中一辆发生机破时,剩下双机仍能保证机车供养,保证牵引功率。从时间判断,它应该是T166,上海-拉萨特快列车。

车上遇到的拖拉机大叔,它从我们身边“突突突突”地超了过去……

回到拉萨,下午4点。入住7days,终于回到正常的城市生活。

(待续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