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疫情几年的动荡之后,欧洲旅游的口碑似乎在变差,原本没想过这么快再去欧洲过长假。但五一在富士山的比赛后,恰好发现尼斯有一场越野赛在国庆假期,便冲动地报了 50KM 组。想起来很多旅行都是靠冲动做出的决定。
尼斯在阿尔卑斯山脉的最南端,北靠山区,南临地中海。加上对 UTMB 线路的好奇,这次的旅行线路从采尔马特往南,一路沿阿尔卑斯山区行进。沿途经过米兰、采尔马特、库马约尔(勃朗峰)、布里杨松,抵达尼斯,最后再穿过意大利阿尔巴大片的葡萄园,回到米兰。
整个行程在欧洲大概十天,尽量在一处停留三天两晚,进行深度探索。整个旅行下来,徒步、跑步距离超过一百公里,完成了自己对南阿尔卑斯探索的心愿。
走下米兰马尔彭萨机场的廊桥,航站楼的玻璃与阿尔卑斯山区的天空一样通透。雪山从远处的平房背后冒出来,引得大家停下来拍照。这里离阿尔卑斯群山只有两百公里了。横亘在米兰和阿尔卑斯之间的是大大小小一大片高山湖。
米兰的湖区和富士山北麓的湖很不一样。米兰的湖区海拔更高,湖泊是地质运动天然形成,湖水由阿尔卑斯山的冰水融化汇入。无论是科莫湖、马焦雷湖还是更远一些的加尔达湖,都呈南北狭长型,被陡峭的群峰包裹着,湖岸两旁要么裸露的岩石,要么是高原森林、草地。
而富士北麓的湖大多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堰塞湖,有些甚至是近几十年才形成的。它们中最深的达千米,浅的只有十数米,有的甚至在湖底是相通的,湖周围更多是火山灰土形成的大平原、树海。
米兰的湖更加“古老”,湖边也聚集了很多“老钱”。宫崎骏的电影《红猪》里头最后一幕,吉娜坐在湖边的亭子里的一幕,就是湖区里最受欢迎的科莫湖边的场景。这些老钱给湖区带来了热闹、奢华的旅游设施。我们抵达的时候刚好是周六,米兰出发的跑车、摩托一辆接一辆超过我们,往湖区驶去。等我们慢吞吞到达湖边,热闹的咖啡馆里已经再找不到座位了。
午饭的餐厅在马焦雷湖西边的山坡上,远远地就能看到村子里的教堂的塔楼。这里远离了火车站的拥挤和湖边餐厅的热闹,喝着咖啡,远远看着平静的湖面,这才从连夜的飞行中缓过来,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真的到意大利了。
